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易经

易经

石头希迁禅师参同契_禅宗石头希迁

木烑华更新时间:易经 458 次
刘立夫 | 禅宗祖师石头希迁:《参同契》的经典地位:禅宗祖师石头希迁,参同契,的经典地位,禅宗的成功是一个长久的会通过程,在取得成功而大盛于天下之时,禅宗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各种思想的汇流与重组中不断改变其形态。

石头希迁禅师参同契_禅宗石头希迁 - 一测网

禅宗祖师石头希迁:《参同契》的经典地位

禅宗的成功是一个长久的会通过程。在取得成功而大盛于天下之时,禅宗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各种思想的汇流与重组中不断改变其形态,“禅教一致”、“禅净合流”、“顿渐一体”、“三教圆融”等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反映。石头希迁(700—790)的《参同契》,就是禅宗融合思潮过程中出现的一朵丛林奇葩。

《参同契》语言非常晦涩,但就是这样一篇短短264字(含标点)的偈语,蕴涵了丰富的“禅机”,其价值不亚于三祖僧璨的《信心铭》,成为禅宗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石头希迁的禅法历史上被称为“石头禅”。

以华严禅的视角来解读《参同契》这篇晦涩的经典,华严禅可以作狭义的理解:即禅宗信徒以华严宗的理论来阐发禅的意义;也可以做广义的理解:即禅宗的“融合思潮”。如果要解读《参同契》,用广义的华严禅的思路来分析应该更有可能。因为《参同契》所用的语境确实不单是华严宗一系的思想,还参杂了道家、易经的思想,或者说,它借用了道家和易经的形式来表达禅的理念。更为重要的是,石头希迁是青原行思的法嗣,早年还在六祖慧能处参学,希迁成名后,在湖南南岳不拘一格,广施禅机,其机锋堪与在江西洪州传法的马祖道一齐名,被时人誉为禅门“二大士”。所以,《参同契》的根底在禅宗,其枝叶在华严,其形式在道家和易经。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但这就是会通,是“以我为主”、“以他为用”的会通。会通的灵魂是自我的扩张,而非主体的丧失。

今天我们阅读《参同契》,有一个基础性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先了解一点希迁的生平。按希迁的本传,他活了91岁,僧腊63年,在27岁的时候才受具足戒。不过,希迁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参拜慧能,因而,可以认定希迁并没有接受多少世俗的教育。禅宗文献上说,希迁因看到《肇论》上的“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有感而发,遂着《参同契》。如果这个记载真实的话,那么,《参同契》这个篇名就不一定是借鉴了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可能是东晋佛教学者僧肇的《物不迁论》。按照道家的说法,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是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于一,柔和乾坤、阴阳、水火、五行、玄精诸因素,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所以,魏伯阳的《参同契》,一般的解释是;参者,三也;同者,通也;契者,符也。但是,石头希迁的《参同契》,目前的解释很多,这里不妨提供一个:参,即参究;同,即共同;契,即契悟。三个字合起来,意思是:参究至玄之理,同契最上一乘。从禅宗的角度,我觉得这个题解应该是准确的。所以,《参同契》借用了道家和易经的形式,但借用就是借用,与道家的《参同契》比较,毕竟只用了它的形式。

那么,石头希迁的《参同契》与华严宗有什么关系呢?确实有关系。《参同契》对华严宗的理事圆融观运用得很成功,希迁用“回互”、“不回互”将它表述出来。“回互”,用现代哲学的话表述,就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不回互”,就是相对独立,互有边界。原文说:“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在后文中,希迁还运用了子母、根叶、本末、尊卑、明暗等比喻,反复说明华严宗的理事圆融无碍的多层复杂的关系。正因为此,“回互”成了《参同契》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理论亮点。而且,石头希迁的禅法直接影响了后来曹洞宗、法眼宗和云门宗的宗风,这三家的宗风都与“回互”说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必须看到,“回互”的理论在《参同契》的整个思想系统中,并不是核心的。《参同契》的主旨,其实在该篇的开头已经点明,那就是:“竺士大仙心,东西密相付。”这是禅宗的心地法门。为什么《参同契》要借助华严宗的教理来表达禅宗的心法?该文在将近结束的时候有一句话,可以作注:“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这句话有不同的翻译,我认为合理的译文是:“传承祖师言教,须与经教会通,不可自我标榜。”这正好与后来宗密所主张的“经是佛语,禅乃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若合符契,也正是“华严禅”的意思。

石头希迁与马祖道一是同一时代的禅门双雄,二者的禅法确有可比性。后来的宗密将石头禅归于“泯绝无寄宗”,而将道一禅归于“直显心性宗”。近现代学者吕澂则以“触目是道”和“即事而真”来概括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的禅法特色。举出这两个例子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参同契》的“体”在禅宗,而“用”在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