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易经

易经

易经是规律学(易经的易理)

木烑华更新时间:易经 302 次
易经不等于易学 易学起源于天体运动是循环内的事物规律:很多人一提起易学,就想到的是,易经,认为易经就是易学,易学就是易经,其实它们之间有根本区别的,易经并不能完全代表易学,易学与易经,易经,是本书籍。

易经不等于易学 易学起源于天体运动是循环内的事物规律

很多人一提起易学,就想到的是《易经》,认为易经就是易学,易学就是易经,其实它们之间有根本区别的,易经并不能完全代表易学。

易学与易经

《易经》是本书籍,包含周易和易传,周易成书在西周之前,内含六十四卦和卦辞,最早是用来占卜吉凶的,后来文人为周易做注释,孔子及其弟子门客做了《十翼》,侧重了其中的易理的阐述,于是合起来就叫做《易经》。而易学是根据古人观测天体运动的变化,然后总结规律,将这种规律用于万事万物的一种学问。

很多人一提起易学,就自然而然想到的是《易经》,认为易经就是易学,易学就是易经。其实它们之间有根本区别的,易学这个词虽然可能最早出自易经文本,但是易经不等于易学,就好像不能一见到有尾巴的动物就一口咬定是猴子,猴子就代表尾巴。严格来说,易经是易学其中的一本应用书籍,最早的周易其实就是占卜用的,古人用卦辞来预测事物的吉凶,这个时候的占卜还没有建立严密的数理模型,不像后来的奇门遁甲和六爻等,是因为受限于天文观测的运动精度记录。

在其后几百年时间,古人发现八卦可应用于万事万物,六十四卦可用于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于是突破周易用于占卜的目的,将其中蕴含的易理进行了延伸,这就是“十翼”,孔子为了钻研“易经”的易理,达到了韦编三绝的程度,废寝忘食,光是作注的竹简就重达几十斤。孔子研易已经是晚年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就是在感慨为什么不能早点接触到“周易”。也正因为“十翼”,使得后来易经成为群经之首,奉为华夏三大奇书之一。

易经是规律学

易学范围

到了近代,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光说道理是没有用的,含糊其辞,浮想联翩,自圆其说已经脱离了务实层面,毫无意义。在物质社会,道理产生不了科学,道理制造不出来飞机大炮,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易经”,说“易经”除了造出一些老顽固,老夫子,之乎者也,毫无用处。进而大多数人开始反对“阴阳”、“五行”、“八卦”等等,认为它们代表了腐朽的糟粕文化,认为它们应该放在博物馆,仅供参观。反对者有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院士,高知分子,而拥护者虽然想极力辩解,但是除了一些更让人烦的祥林嫂似的“老祖宗博大精深”,“易经对应万物规律”、“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等等这类的说辞外,其它的也扯不出什么道理来。

易经是规律学

这就是易学的发展进入死胡同后的现状,脱离了“易象”和“易数”的“易理”,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这个世界仍是物质主导,落后就要挨打,没有人愿意听你“之乎者也”,没有人无聊到愿意跟你去辩论“乾是马还是天”,久而久之,文化爱好者除了在小圈子自嗨外,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就像现代传统中医的尴尬地位一样。

周易只是易学里的一门应用册子,目的是为了卜测吉凶,易经是侧重易理阐述的周易Plus,它们都是易学中的一部分内容,易学的产生伴随着人类开始观察天体变化开始,始于天象历法,以易数记录,再将其规律推及万物,延伸易理,当古人掌握了象数理后,想依据规律进行推断吉凶,就产生了易占,易占是进入易学世界的敲门砖,凡是不会易占的人,不能说他懂易学。

易学的研究范围为太阳系,一切循环内的事物都是易学的研究领域,易学研究太阳系内天体的运动规律,地球上事物的发展规律,但是无法去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循环”,不会去解释是什么力量使得天体之间产生了如此的运动形式,易学只解释循环存在之后的规律。

象数理关系

易象包括天象,天象始于运动,天象的其中一个应用是历法,但历法不重易象的阐述,只重数的规律。易数包含自然数和规律数,自然数要求务实,严谨,唯一性,反复可测性。规律数则要求无限循环,不出循环轨道,自动补岁差。自然数的研究诞生了数学,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中很多的世纪猜想,其答案就是自然数和规律数的组合。规律数多应用于现代的人体生物曲线,物体运动周期,经济周期,历史发展曲线等。

其中易数是连接物质和精神的纽带,易占是进入易学世界的敲门砖。易象可以是无穷无尽的,而易数可能是唯一,也可能是简单几个,它有标准。易象和易数不分先后关系,它们是同时产生的,只有记录的先后关系,它们的主体都是人,脱离了人,易象和易数便没有存在的意义。

易象和易数的结合就产生了易理,凡是没有易象和易数支撑的易理,都是伪理。易理可用于指导社会人伦,指导人类繁衍生息,维护社会稳定。所以易理是很重要的,但是易理又是可以无穷无尽的,它没有标准可言,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易理,不能以对错来论,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见解。自古以来的文人雅客,就喜欢玩易理,也喜欢辩论易理,争来争去都是为了虚名和利益。自古以来的文化从业者也都喜欢说文解字和咬文嚼字,肆意发挥自己的易理心得。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毫无意义。

综上可见易学的领域是很广的,不是“易经”所能代表的。现代越来越多的人不承认传统中医来源于易学,其实这些人只是不承认传统中医跟易经有关,还是没有认清楚易学和“易经”的关系。不仅传统中医源于易学,一切循环内文化的产生都源于易学,现代科学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