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易经

易经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是阴阳学吗)

木烑华更新时间:易经 237 次
驳《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张其成讲读,周易,易道主干,2007年出版,封面,易学大家,国学导师,中国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定价39,80元,特价13,00元,书中第一章。

“张其成讲读《周易》 易道主干”,2007年出版。

封面:易学大家,国学导师,中国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

驳《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定价39.80元,特价13.00元。

 

书中第一章,《周易》: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周易》即周文王六十四卦,《史记》称《易》,包括六十四卦卦符、卦辞、爻辞。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又称《易经》。

今本《周易》,托名孔子《易传》与托名周文王《易经》合为一书,误导世人,《易传》当作《易经》念。

张其成先生承认《易经》与《易传》有区别,却又玩“狭义”和“广义”文字游戏:

“《周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文部分,称为《易经》(狭义),一是传文部分,称为《易传》。一般所称的《易经》是广义的,包括了经文和传文,是对《周易》的尊称。本书所称《易经》主要指狹义的经文。”

第一章中论述“《周易》的性质”一节,例举了历史上种种观点,《周易》是卜筮书、是哲学书、是历史书,是百科全书。然后说:

“以上种种观点,虽各执一词,各据其理,但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经’与‘传’不加区分混为一谈,其实‘经’与‘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其性质完全不同,应该分开来论述”。

经与传应该分开来论述,张其成先生却继续玩“广义”、“狭义”文字游戏:

“分而言之,《周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文部分,称为《易经》(狭义),是一部占筮书,以占筮成分为主;《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以哲学成分为主。一般称的《易经》是广义的,包括了经文和传文,是对《周易》的总称。”

虽然“狭义”的《易经》不包括《易传》,但是“广义”的《易经》包括经文和传文。如此这般,《易传》传文当作《易经》经文。

《易经》无“阴阳”一词,阴阳的概念也没有。《易经》唯一一个“阴”字,在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但此“阴”不是“阴阳”的阴,应为树荫的荫,繁体,蔭。

第三章“阴阳”一节,张其成先生承认这一点,但又含糊其辞:

“《易经》实际上反映了‘阴阳’观念的产生,只是还没明确提出‘阴阳’的概念” 。

接着:

“《易传》第一次系统地以阴阳解《易》,将‘阴阳’提升为说明宇宙万物变化运动和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基本范畴。正如《庄子.天下篇》所言,‘《易》以道阴阳’。”

张其成先生说“《易经》实际上反映了‘阴阳’观念的产生,但承认《易经》无阴阳,是《易传》第一次系统地以阴阳解《易》,后面却引庄子的话证明《易》道阴阳。

一些易学专家喜欢引道家庄子的“《易》以道阴阳”来证明《易经》道阴阳。然而,《庄孒.夭下篇》对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持批评态度:“道术将为天下裂”。并且,庄子的话,不能证明是《易经》道阴阳,因为《易经》卦辞、爻辞无“阴阳”二字,阴阳的概念也没有。

张其成先生,混淆《易》,《易经》、《易传》、易学的概念,把《易传》里的“阴阳”认作了《易经》里的“阴阳”。

《易经》、《易传》、“易学”,张其成先生称之“中华文明的三个乐章”。其实,《易传》属“易学”,儒家易学。易学还有道家易学,道教易学。与儒家易学不同,道家易学借《周易》之名,宣扬道家的黄老之术。道教易学,则否定周文王的《周易》及孔子的《易传》,尊不立文字的伏羲《易》。

伏羲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皆称《易》。什么是“易”,虽然易学有“简易、不易、变易”三易之说,但显然指的是卦符:八卦,六十四卦。

据《史记》的说法,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作六十四卦,孔子为周文王《易》即《周易》作《易大传)即《易传》。

六十四卦是周文王作的吗?张其成先生引《史记》周文王囚羑里“益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之说,又引《淮南子.要略训》“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即,一说为周文王作六十四卦,一说为伏羲作八卦并变为六十四卦。

张其成先生把《易传》当作《易经》念,却对《易传》否认周文王作六十四卦,视而不见。《易传.系辞下》有先于周文王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五位圣人已经使用了六十四卦之“离、益、噬嗑、乾、坤、涣、随、豫、小过、睽、大壮、大过、夬”等卦的文字描述。如:“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大过,今本《周易》第二十八卦。

考古发现多个不同的《周易》,阜阳汉简,上搏馆楚简,两个《周易》残缺,但从残存的资料看,二者不同,与今本也不同。马王堆帛书《周易》保存较完整,已出版发行,与今本几乎完全不同。帛书《易传》仅《系》篇名同,但文字不同,其它篇名完全不同。并且,《易传》与《周易》分离。

同一个周文王,怎么可能作几套不同的《周易》?同一个孔子,怎么可能作两套不同的《易传》?如张其成先生所说,其实“经”与“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孔子与周文王相差几百年,不可能合作作一本叫作《周易》的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有《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句家喻户晓的成语,易学大家们,视而不见,或见了却装聋作哑。

史马迁记载的《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如今任何版本的《周易》都不见,说明司马迁读的是另一本不同的《周易》。

这么多不同的《周易》,哪一本才是真的中华文化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