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易经

易经

太极八卦阴阳学理论,八卦太极阴阳曲则洼则盈卦详解

木烑华更新时间:易经 328 次
《道德经》解读 第二十二章: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故诚全而归之。

注释: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少则得,多则惑: 虽然老子在道德经中许多次使用辩证统一的思路,但此处如果只照字面解读,似乎过于生硬,有点不知所云。参照后文“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句来看,这段文字很可能描述的是个太极八卦图,用太极八卦去理解这段文字,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彰: 彰明,明辩是非。

自伐: 伐:夸耀。指自夸己功。

自矜: 矜:矜恃。自恃己能。

译文:

“道”以周易,阴阳八卦的形式演变万物,万物相克相生,变化无穷:

曲则全: 全:原意是玉完整无缺。圆是由若干段曲线合抱而成,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因此同曲合力则全圆。

枉则直:凡两端之直点,必以弯道方可达。故欲成事,必须协调周至方可行。

洼则盈:一面看是凹,另一面看会是凸;这边是凹,另一边会是凸。凹凸阴阳交互,方是事理;洼则盈的另一层意思是,无之以为利,有之以为用,是修身的方式。即清空胸怀,容纳世间人事。

敝则新: 习以为常的旧事物往往会产生新的事物,即新事物往往产生于腐朽的事物之上。

少则得: 少取便会多得。谋事要提领机要方可得正法。

多则惑:贪多就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繁冗必至紊乱。因此有道圣人会抱定道化阴阳的演变规律,作为治理天下的法式。

修行道法,先要放宽视野,不自我表现才能洞明万事;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辩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业;不自恃己能,因此才能不断进取。只有不争功夸德,置身于名利地位之外,因此普天之下就没有人能与他争。

所以呀,古人常说的“放底姿态才能求得完美无缺”这个道理,怎么会是空话昵?这可是周全大道的真理呀。

《道德经》解读 第二十二章

本章释义:

上一章讲了大德是由道从象物精信的演化过程,阐述了入道时心灵进入虚静的状态。只有入道,才能体察万物的演变。

本章通过对阴阳运行既矛盾又互补来阐述圣人必须遵阴阳运行之理,保持谦下处卑,忘身于外,从而才能求得完美无缺,周全而得大道的至理。

关于太极八卦图,是先古的人们从观测天文中总结出来的。现在学界认为太极阴阳双鱼图是宋代才总结出来,我认为是存疑的,我们的考古推翻了这一点:2014年,浙江义乌桥头镇出土了带有阴阳六爻卦形纹饰的彩陶罐,测出年代为9000年前。如果这个考古成果成立,那么说明八卦理论很早就已形成。商代末期有“文王拘而演周易”,如果没有阴阳太极理论,那文王是如何推演出“周易”的呢?按商代末年约前11世纪,公元纪年应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距今3300年,八卦理论也已存在了5700年了!这么长的年代,作为统治理论的易学,应该已经很成熟了吧?

不然《道德经》的思想为什么如此成熟,以至于在2500年后,还足以对现代人类的发展作出指导呢?

太极的阴阳双鱼图,起源于古人日昝的观测,得出四季二十四个节气,再把四阴与四阳的交点相连结,就得出了按顺逆时针旋转的太极曲线,而太极曲线所表示的正是太阳回归年的阴阳节律周期,这与八卦的“阳卦逆行”和“阴卦顺行”的运动规律是相似的。

今天的中国学界,对先人在阴阳术数、太极八卦、河图洛书、奇门遁甲,和古代机械、纺织、青铜铁器的先进工艺的认知,还不是很深入,还需要考古的近一步求证。

比如三星堆青铜工艺、汉墓的薄绸丝,秦始皇兵马俑衣饰涂装的蓝色超导彩料,用今天的技术还仿制不出来。

对奇门遁甲更是一无所知。墨子鲁班都是机械制作的大师。比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我们至今还当它是传说或是神秘文学的描述。

如果奇门遁甲不可信,那么古代宫殿建筑的卯榫工艺可抗十级地震,这总是亲眼所见的吧?去年看抖音视频,一个木匠老爷爷用传统木工给孙子制造自动行走的木玩具,还有鲁班锁,惊得我眼珠子都掉下来了,暗想“古人诚不我欺也!”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提这些呢?我是觉得,古人可能比我们聪明,早就知道怎么做才能保证人类的长远发展。现代西方主导的工业体系固然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可是当我们的科学能够脱离母体而造人,武器能轻易地摧毁地球,自然界物种不断毁灭,地球被严重污染,才明白中国古人对自然的自我克制是多么地有先见之明!

西方工业先进,可是还是解决不了人类的阶级问题,反而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只有当今中国是做得最好的。

所以对于古代哲学典籍,我们要认真地、虔诚地、客观地去解读和还原,因为既使我们能用空气造出粮食,人类的阶级,各族群和个体的公平,仍然是永远挑战的课题。

2022年9月9日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