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星座

星座

淡淡的血痕中的作品注释

红梅千雪更新时间:星座 327 次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十五期。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

淡淡的血痕中的作品注释 - 一测网

以下是一测网小编针对“淡淡的血痕中的作品注释”给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查阅和参考!

文章目录列表:

淡淡的血痕中的作品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十五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的血痕中》”。

〔2〕“天之僇民”语出《庄子·大宗师》。僇,原作戮,僇风,受刑戮的人、罪人

作品简析

《淡淡的血痕中》这篇文章,出自鲁迅著名的散文诗集《野草》。大家对举世闻名的“三·一八”惨案,我想,是不会陌生的。在一种愤怒的心境下,鲁迅于短短的几十天的时间里连续写下了《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等杂文和散文。到了四月八日,鲁迅在避难的居处又写了这篇充满战斗的抒情散文《淡淡的血痕中》。

鲁迅开门见山就指出,“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造物主也就是自然界,一直在暗暗地制造着灾难,制造着罪恶,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时又害怕人类遭受痛苦觉醒后起来斗争,于是又想着法子让饱受不幸的人类不断地淡忘这种灾难、罪恶、痛苦:

“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却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秾;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这一段文字的含义是深刻的。造物主可以暗暗地使天地发生自然的变化,却不敢毁灭这个充满不平和罪恶的世界;造物主暗暗地使生物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以作为杀人者的证明;造物主暗暗地使统治者任意屠杀善良的人类而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秾以唤起人民反抗;造物主暗暗地使被压迫的人民受尽苦痛,却又用时间的流驶冲去人们的记忆,不敢使人们永远记得痛苦,而进行复仇的战斗。

鲁迅不仅指出了造物主不断地给人类制造灾难痛苦而又害怕人类起来反抗的怯弱劣性,而且进一步指出了造物主还造就了一部分麻木的庸人: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这里的“人类中的怯弱者”当是那麻木的苟且偷生的人。这些人看见华屋的生活便将废墟和荒坟给忘记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将过去的伤痛和血痕淡忘了,在一杯微甘的苦酒中生活着。他们可哭可歌、如醒如醉、若有知若无知、欲生又欲死。不问今年是何年,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明人生真正意义今生是来做什么的,他们糊里糊涂地生活着。

鲁迅先生的笔并没有就此而止。在先生看来,这些庸人已将自己的麻木发展到了明知心有苦痛心有莫大的不该背负的委屈却甘心隐忍这种苦痛酸辛的可怜可哀的地步了: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戮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

鲁迅的笔是犀利的,对国民性的当争不争的劣性已揭示到了极点。明明心中有莫大的苦楚,可是却藏在心中不肯吐弃,不仅不吐,反而还作退一步想,自己是“天之戮民”,应该隐忍才是。从来就没有想到做一回主人。以前,我们说,一个人善于隐忍,是一个优点,可是像这样忍,只能说十分可悲可哀罢了。如果所有的国民都是这样麻木地忍着话,这个民族断然是没有希望的。

面对压迫,面对流血,面对造物主无端地加在我们身上的伤痛,我们到底如何办?鲁迅从当时的现实中,从觉醒者的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他把目光转向了屹立于人间的与庸人完全不同的叛逆的猛士,作者在热情地讴歌: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反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这段文字,具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从这段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燃烧的大火,是亮闪闪的长剑,是正气,是刚骨,是坚强,是人的希望。我们这个民族不能永远偏处于阴暗潮湿的角落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需要佝偻,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挺直自己的腰身。我们不能将以前的痛楚完全淡忘而像乞儿那样麻木地讨生活!我们必须学会站立起来,正视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生活!

不论我们到了哪里,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心中的痛!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发表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淡淡的血痕中的作品注释


《野草》笔记

野草

鲁迅

30个笔记

题辞

>>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秋夜

>>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影的告别

>>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求乞者

>>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希望

>> 我听到Petfi Sándo(r 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甚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风筝

>>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好的故事

>>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狗的驳诘

>>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墓碣文

>>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颓败线的颤动

>> 我梦魇了,自己却知道是因为将手搁在胸脯上了的缘故;我梦中还用尽平生之力,要将这十分沉重的手移开。

立论

>>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死后

>> 但人应该死在那里呢?我先前以为人在地上虽没有任意生存的权利,却总有任意死掉的权利的。现在才知道并不然,也很难适合人们的公意。

>> 我想:这回是六面碰壁,外加钉子。真是完全失败,呜呼哀哉了!……

>> 几个朋友祝我安乐,几个仇敌祝我灭亡。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

腊叶

>> 我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他青葱的时候是从没有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

淡淡的血痕中

>>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一觉

>> 草木在旱干的沙漠中间,拚命伸长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泉,来造成碧绿的林莽,自然是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劳枯渴的旅人,一见就怡然觉得遇到了暂时息肩之所,这是如何的可以感激,而且可以悲哀的事!?

《野草》笔记


鲁迅的诗

新诗(选编)

梦 他 影的告别

好的故事 死火 这样的战士

淡淡的血痕中 好东西歌 南京民谣

复仇 狗的驳诘

旧体诗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莲蓬人 庚子送灶即事

祭书神文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自题小像 哀范君三章 替豆萁伸冤

吊卢骚 赠邬其山 惯于长夜过春时

送O.E.君携兰归国 无题(1931年3月)

赠日本歌人

湘灵歌 无题二首(1931年6月) 送增田涉君归国

答客诮 无题(1932年) 偶成

赠蓬子 一•二八战后作 自嘲

教授杂咏四首 所闻 无题二首(1932年12月)

无题(1932年) 二十二年元旦 赠画师

学生和玉佛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题《呐喊》

题《彷徨》 悼杨铨 题三义塔

赠人二首 无题(1933年) 无题(1933年11月)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报载患脑炎戏作 无题(1934年)

秋夜有感 亥年残秋偶作

鲁迅的诗共61首: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氵襄〕〔氵襄〕。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1901年)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舟+繁体双)载酒橹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1901年)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自题小像(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哀范君三章(1912年)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艹丁〕,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替豆萁伸冤(1925年)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吊卢骚(1928年)

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

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

赠邬其山(1931年)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无题(1931年)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赠日本歌人(1931年)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湘灵歌(1931年)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无题二首(1931年)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送增田涉君归国(1931年)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答客诮(1931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无题(1932年)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偶成(1932年)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赠蓬子(1932)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一.二八战后作(1932年)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教授杂咏四首(1932年)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

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所闻(1932年)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无题二首(1932年)

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无题(1932年)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二十二年元旦(1933年)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赠画师(1933年)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学生和玉佛(1933年)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1933年)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题《呐喊》(1933年)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题《彷徨》(1933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悼杨铨(1933年)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题三义塔(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题(1933年)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悼丁君(1933年)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赠人二首(1933年)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无题(1933年)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无题(1933年)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1933年)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报载患脑炎戏作(1934年)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无题(1934年)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秋夜有感(1934年)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亥年残秋偶作(1935年)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芒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门臭〕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的诗


有谁知道朱自清的《血诗》?

朱自清《血歌——为五卅惨剧作》

血是红的!

血是红的!

狂人在疾走,

太阳在发抖!

血是热的!

血是热的!

熔炉里的铁,

火山的崩裂!

血是长流的!

血是长流的!

长长的扬子江,

黄海的茫茫!

血的手!

血的手

戟着指,

指着他r我你!

血的眼!

血的眼r!

团团火,

射着他你我!

血的口!

血的口r!

申申詈,

唾着他我你!

中国人的血!

中国人的血!

都是兄弟们,

都是好兄弟们!

破了天灵盖!

断了肚肠子!

还是兄弟们,

还是好兄弟们!

我们的头还在r颈上!

我们的心还在腔里!

我们的血呢?

我们的血呢?

“起哟!

起哟!”

1925年6月10日

在二十年代,被五四浪潮鼓动起来的朱自清,曾决意以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感,抒发时代的新声,反对封建传统,同情被压迫的人民,“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论无话可说》)。所以,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诗,有对祖国光明未来热切的向往,有对十月革命由衷的赞唱,有对进步知识分子生动的抒写,有对学生和工人群众反帝斗争的热情歌颂,有对血泪人生的揭露,也有都封建统治势力和黑暗世界的激烈抨击,这些洋溢着积极进取勇往向前精神的诗篇,充分地表现了诗人的觉醒,说明他的心潮和着时代浪潮的节律,使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反帝反封建的涛声。《血歌》就是一首为“五卅”惨案而愤怒呐喊,传达出悲壮慷慨声调的诗作。

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万余人游行示威,要求收回租界。英帝国主义竟悍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炮射击,血染南京路,造成了震撼中外的“卅”惨案。作者怒火中烧,拍案而起,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不可遏制的悲愤之情,控诉帝国主义强盗的野蛮行径。作者采取迸发式抒情的方式,一开篇就以悲愤的音调把我们带入那血染的情境之中:“血是红的!/血是红的!/狂人在疾走,/太阳在发抖!/血是热的!/血是热的!/熔炉里的铁,/火山的崩裂!”作者运用激越情语,紧凑短句,倾吐愤怒,感情奔放,如火山爆发,江河决口,具有强烈的感情冲击力。既写出了中国人民敢洒热血,不畏强暴的气概,也勾画出了激烈残酷、令人发抖的血腥场面。然而,中华民族是杀不绝的,中国人的血是不会白流的。长长的扬子江,奔腾不息;茫茫的黄海,汹涌着滔天的波浪。中国人民会“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鲁迅《淡淡的血痕中》)挺起胸膛,惩办恶徒,讨还血债。

诗中的这种迸发式抒情,沉郁、奔突、炽烈,通贯着全篇,有如烈火中烧,如溶岩翻滚。接下去,诗人连用“血的手”、“血的眼”、“血的口”三个意象化排比短语,像打连珠炮似的,抨击了英帝国主义惨杀民众、凶残掠夺的罪恶行径,富有极强烈的鼓动性和战斗性,生发出一种铿锵有力的强烈节奏和不可抗拒的气势,字里行间闪烁着仇恨的火焰,放射着鲜红的血光,似乎执“讨还血债”的武器,擎着反抗掠夺和屠杀的战旗,呼喊着向英帝国主义强盗进击。诗人对帝国主义的愤怒感情,也随之越来越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特别是最后又连用“都是”、“还是”、“还在”三个递进式短语,使感情的波涛迭起,推向了高峰。在这里,诗人呼唤着“好兄弟们”,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用“还在颈上”的头颅,去战斗,去向帝国主义讨还血债,去彻底摧毁那个黑暗而残酷的旧世界。今日帝国主义横行霸道,把中国作为他们寻欢作乐的“天堂”,明日我们要把它变成埋葬侵略者的“地狱”,今日帝国主义为非作歹,在中国制造骇人听闻的血案,明日我们也要让他们爬倒在这血腥中,中国人民的鲜血不能白流。这几行短短的诗句,囊括了相当丰厚的感情内容,其艺术的浓度可以说达到了饱和的程度。

《血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把“五卅”这一特定的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借代为“血歌”,说它是用血谱写而成的,这就艺术地表现了“五卅”惨案的血腥气味,使表述时间的词语获得了形象可感的效果。在整篇作品中,诗人以“血”字为轴心,展开抒情,似声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斗檄文,也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动员令,那种激情澎湃,热血奔涌的呼号,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召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语言全是口语化的短语,貌似平淡无奇,但细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具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律动的内在美和振聋发聩,催人奋起的力量。也许有的读者会说朱自清的这首诗与他的其他诗作格调不同,流于一种浅白直露式的“大喊大叫”,其艺术韵味不够浓。但当我们细加品味之后,就会认识到这种看法是有偏见的。因为诗人的“喊叫”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有着深切的亲切感受,不喊不叫不足以表现诗人那满腔汹涌着的愤懑情感,含蓄隽永不能很好地表现他那如江河决口,火山爆发式的奔突情流。实际上诗中这种迸发式直抒胸臆的呐喊,句句撕人心肠,声声扣人心扉,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能鼓舞千百万民众呼啸前行。我们知道,诗歌的本质品格在于抒情,只要抒发的是真情,各种不同韵味的诗都值得品赏。迷人的小夜曲,清新的田园牧歌,缠绵的爱情诗,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粗犷豪放、激越高亢、直抒胸臆的政治诗,也能给人一种独特的美的陶冶。如果以一种审美趣味来要求各有千秋的诗作,那是有失偏颇的。

有谁知道朱自清的《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