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星座

星座

添仓节的由来和传说

荒岛晴空更新时间:星座 402 次
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

添仓节的由来和传说 - 一测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添仓节的由来和传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添仓节的由来和传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添仓节的由来和传说

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填仓节又传说为老鼠娶亲日。是日夜晚不点灯,称为鼠忌。

添仓节简介

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为正月二十日,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日。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

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填仓节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在农村还有捉“添仓牛牛”的习俗。晚间,大人领着娃娃秉烛到墙壁缝隙找寻,若捉到“添仓牛牛”便高兴起来,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丰收大有。“灰撒囤,籽添仓”的添仓节,作为春节这串鞭炮的余响,在给春节画了一个圆满句号的同时,又为新的一年带来企盼和祝福。新的一年定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凄美添仓节传说

说起添仓节,它来自于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壮烈凄美的传说。那时,并州大地连续三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饥寒交迫。官府不但不体恤于民,而且变本加厉征税纳赋。一位看管官仓的仓官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在正月廿这天,假借玉皇旨意,告诉过往百姓,让他们默记在心,互相转告,正月廿五晚上到官仓取粮。当日晚,仓官爷爷开仓放粮,饥民们取走了一囤囤、一仓仓的粮食。仓官爷爷望着空空如也的官仓,

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放火烧仓,最后自己纵身投入火海人们为纪念这位舍身为民的仓官爷爷,以自己的风俗仪式,祭祀这位不知名的仓官爷爷。便有了这一年一度的添仓节。

过添仓节最具特色的要数清徐了,一过就是两个:小添仓和老添仓。正月廿是小添仓,正月廿五是老添仓。小添仓这天,婆姨们赶早蒸“添仓馍馍”,男人们从炉坑里取出细灰,在院中、门道撒制一个个灰圈,叫做打囤。尔后,把五谷杂粮添入其中。缺啥添啥。这便是添仓。小添仓习俗只在前晌进行,即在白天进行,所以又叫白添仓。应该叫绝的是,咱清徐人管烧火用的土不叫烧土,叫做“育籽”。土生金,土生万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育籽叫得多么准确、亲切。因此,咱们清徐人大都不用细炉灰打囤,而是取用育籽。五天后的正月廿五,便到了老添仓。晚夕太阳一下山,人们就忙活起来,在各自的粮仓前上香供献后,将近日来收取的育籽或细炉灰,在院内、街门前撒制更多的囤仓。然后制作火烧、烙饼或馅饼,以示盖好囤仓。因这些活动在日落后进行,因而又叫做黑添仓。在农村还有捉“添仓牛牛”的习俗。晚间,大人领着娃娃秉烛到墙壁缝隙找寻,若捉到“添仓牛牛”便高兴起来,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丰收大有。“灰撒囤,籽添仓”的添仓节,作为春节这串鞭炮的余响,在给春节画了一个圆满句号的同时,又为新的一年带来企盼和祝福。新的一年定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山西添仓

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

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 《京岁时纪胜》:“(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届期,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亦称“小天仓”、“小添仓”;大填仓则在二十五。《介休县志》:“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大同志》 :“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

俗话说农历正月二十五是仓神(仓官)的生日,届期与粮仓有关的行业和民间均要设供致祭,并有填仓、打囤之俗。河北《固安县志》云:“正月二十五日,俗以为‘仓官诞辰’,用柴灰摊院落中为图形,或方或圆,中置暴竹以震之,谓之‘涨囤’,又谓之‘填仓’。”仓神的原型是仓星,《晋书·天文志》云:’天仓六星,在娄南,谷所藏也。”后来仓神被人格化,也与历史人物附会,如韩信即被附会为仓神。清韶公《燕京旧俗志·岁时篇。添仓》云:“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其神像系一青年英俊者,王盔龙袍,颇具一种雍荣华贵之象。”

满族添仓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满族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还要连着添三回新饭。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添仓节填仓活动

填仓节,民间有许多填仓活动,皆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吕梁地区喜吃糕。文水县将粮仓内灯熏的墙土取一些谓之填仓。晋南地区要用稀面摊极薄饼,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煎饼置放粮仓。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

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旧俗农民卖粮,忌在此日。粮店收购粮食却喜欢在此日。是日,粮店要摆酒设宴,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一些被生活所迫的农民,也就只好在此日卖粮了,反正能赚顿好饭。至今,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填仓节,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吕梁地区最为典型。按照家庭人口数,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然后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夜晚,再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置放面灯时,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多下蛋”等等。填仓节晚上,晋北地区民间习惯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的越多,兆头越好。

填仓节,临汾地区的一些县、市,又传说为老鼠娶亲日。是日夜晚不点灯,称为鼠忌。填仓节,临县等地在门首燔柴,表示对先亡之人的哀思。陵川等地要用各种饭菜在门外祭奠,俗名送祖先。晋南地区一些乡村,剪彩色纸片,贴于门上,剪彩色纸葫芦,贴于帽上。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填仓日,洪洞县等地习惯请女婿吃煎饼。

史记记载添仓节

有民谣:“过了年,二十二,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东墙,拾到昆虫验丰年。”

《东京梦华录》“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填仓条载,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苦留,使之醉饱而去。俗称填仓,取预祝填满谷仓的吉兆。

天仓,星官名,属娄宿,共六星。《晋书•天文志》说:“天仓六星,在娄南,仓谷所藏也。”更确切地说,“仓谷”所藏之星是“胃星”,如《史记•天官书》所记载:“胃为天仓。”唐张守节正义:“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不然,反是也。”看来胃星负责粮仓,关系着五谷丰歉,是人们需要祈卜的。仓廪不仅事关天象,也与人体相关,这种观念起源很早。战国末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即因胃可包容五谷,所以是仓廪之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解释胃为谷府。古人将对人体的认识比附天象,认为胃星是天仓。诚如前引光绪《宁津县志》作者所说:“以胃星为天仓,所谓以人合天也”,“而吾乡则以灰画仓囷之形,而置种粒于中,仍仰观天象而祈年”,道出了天仓节的来历。古人基于天仓之说,又产生了仓神。光绪《宁津县志》引《春秋纬》说:“天廪仓神名均。”而后世俗传仓神则有韩信、萧何等人。

添仓节 天仓风俗

天仓节的风俗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展开的。首先是要作仓存粮。明嘉靖所修河北《霸州志》卷九《风俗》记载:“二十日、二十五日以灶灰围囤形,中撒五谷,以砖石压之,名曰填仓。”这是取天仓藏谷之意,以兆丰年。清雍正(1723~1735年)山西《朔州志》也记载:“炭灰布地,剜窑、盖窑,名为天仓。”作仓,同治河北《盐山县志》等将其称为“打囤”。由作仓引申出添加贮藏的风俗,道光(1821~1850年)山西《直隶霍州志》记载:“各家囤添粮、添水、点灯焚香以祀仓神。”道光山西《大同县志》又有“乘此日籴米而以添仓者”的记载。这是取填“天仓”之意。既然要添仓,也就忌讳出财。乾隆山西《长子县志》说是日“忌出喜入”。乾隆河南《辉县志》:

“二十一日为填仓,前十九日为小填仓。赀财必谨,即人口亦不轻令出入。”由于作仓置粮祈盼丰收,自然想到防止老鼠耗费粮食,乾隆山西《平阳府志》就说当地“夜不张灯,俗呼鼠忌”。

其次是祭仓神。嘉庆山西《介休县志》说:“造面作人如仓神状。”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说:“每至二十五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鞭炮最盛。”不仅祭仓神,凡能存物者皆祭。光绪山西《榆次县志》记载:“二十日,各家以谷面为抟,昏夜燃灯,祀仓、箱、簏(lù)之神,曰填仓。二十五日,昏夜燃灯焚香,曰老填仓。”燃灯除了“照虚耗”的作用外,也有祭神的含义。此外,道光河北《南宫县志》认为用灯是取五谷丰登之义。仓神亦名仓官,乾隆陕西《府谷县志》说:“夜用米面作灯盏,或作人物捧盏,名曰仓官。”咸丰河北《固安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俗以仓官诞辰,用柴灰摊院落中为囤形,或方或圆,中置爆竹以震之,谓之胀囤,又谓之填仓。”再次是饮食方面的变化。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念五日为填仓节。人家市(买)牛羊豕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乾隆河北《永平府志》也记载:“是日必具食餍饱。”在山东淮县,“天仓二字,邑中俗习天或转为填,仓则转音为嗓,于是以‘天仓日’为填嗓日,谓宜以美食填嗓,故每届是日,家家食物较平时必加丰腴”。这是填腹中的胃仓。

明清时代填仓节与天穿节有相混的现象。有人认为填仓节起源于天穿节。这是由于天仓节与天穿节日期相同或相近;二节名称发音也接近;加上天穿节起源虽早,但在明清衰落,而天仓节却兴起于明清。比如在山西省,明嘉靖《曲沃志》卷一《风俗》说:“二十,作煎饼,邀婿填仓。”填仓节的名称下是天穿节的风俗,二节已混。清同治《阳城县志》记载:“新正念日前夕,各家以粱、黍为屑作饼,虔祀仓官,名曰补天穿,俗曰添仓。咸于室隅处燃灯,名曰照鼠嫁。”把添仓作为天穿的俗称,而所记风俗事项,糅合了天穿节和添仓节。一般来说,上述混合是将天穿节更改为天仓节。所以地方志中记载多数如前举《曲沃志》一样,把煎饼说成是填仓风俗。

洛阳添仓节文化

民间节日,与岁时同步,和稼穑有关。春节前后最农闲,节日就很稠密。洛阳民间节日更多,春节过后大节小节不断,大的节日有破五、初九、元宵节;小的节日有添仓节、酒祖日、二月二等等。从正月十七说起,谈谈添仓节、酒祖日、金牛节、二月二。这些节俗文化,地方特色浓郁,往往是节日相同,过法不同。譬如过添仓节的时候,偃师和嵩县风俗不同,孟津与栾川的过法也不一样。洛阳老城规矩,新媳妇元宵节回娘家热闹两天后,到了正月十七,必须返回婆家。回来干什么呢?回来要为婆家添仓。洛阳老城的添仓节,定在正月十九,而嵩县的添仓节,却定在正月二十。也有把添仓节叫作“填仓节”的,而且日期多有不同。就我省来说,有的在正月十九,有的在正月二十四,

林县(今林州市)更特殊,竟把添仓节分为“小填仓节”和“大填仓节”。

添仓节这一天的活动内容,各地大致相同。其中用白面蒸馍是不能少的一项内容。此日蒸的馍花样翻新,有的似谷穗,有的像麦垛,有的如布袋。这些馍蒸成之后,全家人要分而食之,“填”饱为止,象征新的一年,人人都能饭足肚圆。许多人家,在这天中午要包饺子,但面条下锅时要配面条,说是“金丝缠元宝”。民谚云:“吃布袋,喝好面;一亩地,打两石。”当天,还要将过年时放在香炉里的食物“填”入粮仓,象征新的一年仓中有粮。偃师、孟津风俗,这一天要撒灰圈地,在圈内放一些粮食,以示“填仓”。栾川合峪一带,把这一天叫“滚缸节”。当地群众平时以缸盛粮,到其时青黄不接,粮缸已空,农人滚缸祈福,盼生活年年有余。洛阳老城是在正月十九添仓,届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玉米、杂粮装入麦囤或粮缸。嵩县人则在正月二十,用菜籽和黄豆面捏作臼状,称作“灯盏馍”,庆祝添仓节。

吉利区群众对这个节日最为重视,除进行以上的添仓活动外,家中掌柜还要早早起床,到地里背一捆柴草回家,意为“早发财”。这一天出生的孩子,起名“满仓”,纪念添仓节,盼望仓有粮。添仓节——是在提醒人们关注农业。昭示春节已远,稼穑日近,童谣云:“添仓节,没啥盼,男去拾粪女纺线”。意思是说:这个节日没啥盼头,过了添仓节,男人走路得带拾粪叉,看见路上有牲畜粪便,就捡拾起来,好把这些“化肥”运到自家田里。女人就更不用说了,织布纺线,缝衣做饭,从此开始了一年的劳作。年就这样过去了!年的欢乐和温馨,就这样渐行渐远了。但是节日,还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来了,尤其是各县(市)区,民风尚古,节俗奇特。

添仓节的由来和传说


正月十九的来历300字

正月十九,是添仓节(也叫打囤),是祭“仓神”的日子。生活在农村的时候,每年的这一天,我很早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但在市区,今天好像没有多少人过这个节。按着老家的习俗,我今天吃的饺子。 添仓节源于何时我不清楚,只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年的正月二十五都看到爷爷很早起床,先敬神上香,然后爷爷把灶膛里的柴灰淘一些出来,用簸箕端到院子里,然后在院子里用柴灰画5个大圆圈,代表五个粮仓,在五个圆圈里分别放上玉米、高粱、谷子等不同的粮食,并在五个圆圈的一侧用柴灰化成梯子的图案,表示粮食满囤,代表着五谷丰登,粮仓画好后,爷爷会放一挂鞭炮,可能是庆贺丰收吧! 据有关资料记载,添仓节时间在河南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正月十九日,有的在正月二十四日,林县人则分别称其为“小填仓节”和“大填仓节”。节日这天,家家用白面蒸制一些形如麦穗、麦垛、麦堆和布袋的馒头,全家人分而食之;以“填”饱为止,预示新的一年全家不缺粮食。许多人家在中午包饺子,下锅时配以面条,雅称“金丝缠元宝”,以示一年“缠福”,谣称“吃布袋,喝好面,一亩地,打两石”。是日,人们还将过年时放在香坛里的食物“填”入粮仓,标志新的一年仓内已经添满了粮食。在偃师一带,多于此日撒灰圈于地,内置些粮食,以示“填仓”。有的则在此日“送穷”,将过所扔垃圾送至十字路口。陕县、方城等地,于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娘家‘躲节’的新婚女子,要在此日带些小米、小麦或其他杂粮回婆家,以为婆家“添仓”。河南各地填仓节是春节活动的尾声,之后人们便全力以赴投入春耕生产,家人也可出远门。儿歌称:“盼过添仓没啥盼,男去拾粪女纺线’。填仓节走亲串友者,必须当天回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填仓节已渐淡漠,仅在偏僻地方还有以节日相待者。

下面是我从网上搜到的相关资料: 天仓,星官名,属娄宿,共六星。《晋书"天文志》说:“天仓六星,在娄南,仓谷所藏也。”更确切地说,“仓谷”所藏之星是“胃星”,如《史记"天官书》所记载:“胃为天仓。”唐张守节正义:“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不然,反是也。”看来胃星负责粮仓,关系着五谷丰歉,是人们需要祈卜的。仓廪不仅事关天象,也与人体相关,这种观念起源很早。战国末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即因胃可包容五谷,所以是仓廪之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解释胃为谷府。古人将对人体的认识比附天象,认为胃星是天仓。诚如前引光绪《宁津县志》作者所说:“以胃星为天仓,所谓以人合天也”,“而吾乡则以灰画仓囷之形,而置种粒于中,仍仰观天象而祈年”,道出了天仓节的来历。古人基于天仓之说,又产生了仓神。光绪《宁津县志》引《春秋纬》说:“天廪仓神名均。”而后世俗传仓神则有韩信、萧何等人。

天仓节的风俗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展开的。首先是要作仓存粮。明嘉靖所修河北《霸州志》卷九《风俗》记载:“二十日、二十五日以灶灰围囤形,中撒五谷,以砖石压之,名曰填仓。”这是取天仓藏谷之意,以兆丰年。清雍正(1723~1735年)山西《朔州志》也记载:“炭灰布地,剜窑、盖窑,名为天仓。”作仓,同治河北《盐山县志》等将其称为“打囤”。由作仓引申出添加贮藏的风俗,道光(1821~1850年)山西《直隶霍州志》记载:“各家囤添粮、添水、点灯焚香以祀仓神。”道光山西《大同县志》又有“乘此日籴米而以添仓者”的记载。这是取填“天仓”之意。既然要添仓,也就忌讳出财。乾隆山西《长子县志》说是日“忌出喜入”。乾隆河南《辉县志》:“二十一日为填仓,前十九日为小填仓。赀财必谨,即人口亦不轻令出入。”由于作仓置粮祈盼丰收,自然想到防止老鼠耗费粮食,乾隆山西《平阳府志》就说当地“夜不张灯,俗呼鼠忌”。

其次是祭仓神。嘉庆山西《介休县志》说:“造面作人如仓神状。”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说:“每至二十五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鞭炮最盛。”不仅祭仓神,凡能存物者皆祭。光绪山西《榆次县志》记载:“二十日,各家以谷面为抟,昏夜燃灯,祀仓、箱、簏(lù)之神,曰填仓。二十五日,昏夜燃灯焚香,曰老填仓。”燃灯除了“照虚耗”的作用外,也有祭神的含义。此外,道光河北《南宫县志》认为用灯是取五谷丰登之义。仓神亦名仓官,乾隆陕西《府谷县志》说:“夜用米面作灯盏,或作人物捧盏,名曰仓官。”咸丰河北《固安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俗以仓官诞辰,用柴灰摊院落中为囤形,或方或圆,中置爆竹以震之,谓之胀囤,又谓之填仓。”

再次是饮食方面的变化。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念五日为填仓节。人家市(买)牛羊豕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乾隆河北《永平府志》也记载:“是日必具食餍饱。”在山东淮县,“天仓二字,邑中俗习天或转为填,仓则转音为嗓,于是以‘天仓日’为填嗓日,谓宜以美食填嗓,故每届是日,家家食物较平时必加丰腴”。这是填腹中的胃仓。

明清时代填仓节与天穿节有相混的现象。有人认为填仓节起源于天穿节。这是由于天仓节与天穿节日期相同或相近;二节名称发音也接近;加上天穿节起源虽早,但在明清衰落,而天仓节却兴起于明清。比如在山西省,明嘉靖《曲沃志》卷一《风俗》说:“二十,作煎饼,邀婿填仓。”填仓节的名称下是天穿节的风俗,二节已混。清同治《阳城县志》记载:“新正念日前夕,各家以粱、黍为屑作饼,虔祀仓官,名曰补天穿,俗曰添仓。咸于室隅处燃灯,名曰照鼠嫁。”把添仓作为天穿的俗称,而所记风俗事项,糅合了天穿节和添仓节。一般来说,上述混合是将天穿节更改为天仓节。所以地方志中记载多数如前举《曲沃志》一样,把煎饼说成是填仓风俗。 不论添仓节的起因如何,添仓节自然是在乞求农家仓房囤子里粮食增添,盼望着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寄托了人们对于粮仓丰裕,财运通泰的良好愿望。民以食为天,粮仓不能不满,“仓神”不能不敬。敬“仓神”其实就是敬劳动。教育后代节约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这是添仓礼仪的实际意义。

正月十九的来历300字


农历正月十九是什么节日

在豫北一带,正月十九为添仓节,到了这天晚上要吃饺子,放鞭炮。然后小孩子们都会用白萝卜雕的小油灯到新婚的人家祝贺,说些吉利的话,寓意添子添福,所到的人家也会很高兴的给小灯添点油。小时候这个节日很开心的,路上不时会看一拨一拨的小孩子小心翼翼的端着油灯,挨家挨户的添油、祝福,有时候会把油沾到衣服上回家被家人骂。现在很怀念那时候。

农历正月十九是什么节日


山西晋城阳城风俗

转帖:阳城风俗

县民吃苦耐劳,留心集攒;乐土安乡,喜置家产;省吃而重居住,节用而爱陈设。

(一)行业

解放前,北留、润城一带人多外出经商。手工业生产由来已久,其中以下孔人抄纸,北安阳人做铁锅,泽城和南安阳人做砂锅,蒿峪人做笼锅,润城人做茶壶,刘善人做鏊,后则腰人做陶瓷,窑头人推粉,荪庄人做豆腐,南关人做火药,水村人做饴糖,新庄人镟锭,张沟人乡罗,水头人制簸箕,北留人编草帽和钉蹄等,负有盛名。

此外,柴凹人出圈窑工,董封出石匠,栅村出兽,郎山出戏剧演员,中庄出吹鼓手。民国期间,理发师多来自高平,皮革制鞋开多为回民。木匠同时也是泥瓦匠。

(二)饮食

县人以吃稀饭为习。吃干饭时常要喝汤。常见稀饭有米汤、米羹、甜菜饭、米 、拌汤等。

食物向以小米为主。小米可做成软硬不等的白饭、闷饭、米羹、稠米羹、捞饭等。瓜闷饭是农家秋冬的常食 。80年代后,白面也成为主食。

县城一日三餐。有的农村日食四五顿。夏天午休后上地前常“贴晌”。冬天夜长得吃“夜作”。“夜作”通常为油食、面食、煎饼,家人围炉闲话,趣味盎然。

用萝卜或蔓菁秧腌制的酸菜和用豆叶制成的黑菜,为农民冬春主菜。黑菜专用来吃米羹饭,酸菜受农民喜爱,但长期沤置,难免变质。

乡村多用油圪垛或面条待客。城内遇事请客用“火锅”菜来待客。坐席第吃“十大碗”或“八大”碗,分别为“红烧肉”、“过油肉”、“肉九”、“糯米甜饭”、“江米丸”、“米粉肉”、“白菜汤”、“鸡蛋汤”等。富有的人家,讲究上两道或四道海菜。东乡坐席,多为“八八”、“六六”(即十六、十二碗)。最简单是四个盘子加一品锅,美其名日“一州四县”。

因食品单调、饭菜相混,县人平时吃饭不围桌而坐,多喜端饭而食。近来,县城居民渐养成上桌吃饭的习惯。

(三)居住

四乡因地制宜。北乡的町店、寺头、芹池、羊泉等地因土厚质好,旧时多挖土窑,现多用砖圈窑房(上为拱形)。西南及南部山区缺煤少土之地多用石板块砌房。全县一般人家修房,多在下面用砖,其它三面用土坯,富者则全用砖。室内多盘炕,炕连炉台,不通烟道,取暖食宿甚便,但在冬季夜睡极易煤气中毒。羊泉、寺头和西南乡偏僻山村有火炕,烟通炕下过,从后墙出。

院门不朝北。院门若与房门相对,必打照壁。院门多有小屋坡,以挡风遮雨。门讲严实。通常院门为两扇木板,房门为多种图案两两对称的格扇。门上有透光的卧格,也颇讲究图案。

(四)节令

春节 俗称“过年”。从农历上年腊月起,农村进城购买年货者骤增。十五以后,理发为要紧之事。二十以后,户户以泡麦面蒸馍。二十五年前后家家室内大清除。人们相见每问:“准备好了没有?”除夕,打扫庭院,担满水缸,贴春联,挂年画,备年饭,剁肉之声不绝。晚饭多食守岁面或饺子。这天,沿旧俗,婚嫁不择吉,结婚者最多。正月初一凌晨,先放开门炮,人们穿新衣起早,少年儿童最为雀跃。是日,家人团聚,食饺子。强调和睦,忌生口角。儿、孙向长辈拜年,长辈给儿童“压岁钱”。农村给牲口喂馍,以示同庆。旧俗迎神祭祖已除。初二起至正月中旬,串亲戚。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相见问“年过得好吧?”乡下以馍相赠,城关还搭配扣肉(小格)或糯米甜饭,近年来,又搭配糕点。

元宵节 即正用十五。食元宵,吃茶粥(用杂粮炒半熟、磨为面,所调之粥)。城镇张灯结彩,夜间灯火辉煌。元宵节成为春节文艺宣传日,由县、乡镇政府组织群众悬灯演戏、制彩车,扭秧歌,扮故事。一连3至5日,狂欢如潮。

添仓 即正月十九。愿意是祭祀仓官,以求五谷满仓。旧俗这天“冲瘟”,各家院中备香案一张,陈列祭品。有人扮作判官钏馗率领鬼卒在音乐伴奏下挨户巡查,显示恶相,驱瘟除疫。扮鬼可随意取走献食,得以饱腹。人须迅速裁衣片、剪头发投入“瘟船”,并在院房角落点灯,以“照鼠嫁”(传说老鼠这天结婚)。本世纪50年代农业合化后,是日只食扁圆形的玉米面甜馍了事。

清明节 七月十五 十月一 为上坟烧纸悼念祖先的节令。农村尚存焚冥钱、上祭供之俗。清明的祭供品多为花圪桃(六角形包有豆馅柿泥等的面饼)。清年这天党政组织干部、学生到县城烈士陵园悼念先烈。七月十五,农民还家家蒸制似鸡、兔等多种形状的面食,赠送儿童。

端阳节 俗称端午食粽和油条。旧俗艾叶悬门,趁小孩未醒用酒泡雄黄涂其五官肚脐及肛门,并在头上书一大“王”字。饮菖蒲酒,以避邪祛瘟。晨起,用清流水洗脸。

六月六 本为牧人祭祀山神节。这天畜不出圈,人在羊群圈周放鞭炮。现则蒸食镘头,羊工自庆,还给羊食中拌盐,称作“炎羊”。东乡一带重此节。

立伏日 人们用榆钱皂角洗澡,小辈给长辈送夏,城内吃禾烙(斜音),乡下蒸馍,以示安全度夏。

十月十五 旧俗称“闭场门”,示庆丰收。农业合作化后,农户只例食油炸饺子,农户举行庆收仪式。

冬至 原为封建社会行刑之日。县人多在此日清晨摔老瓜,吃瓜焖饭(意在以瓜代脑瓜减少死人)此风尚存。旧时读书儿童此日拜冬,供奉孔子,并到老师家送礼和拜节。

“吃炒”农历十一月三十晚上,用饴糖炒玉米吃。谚云:“三十晚上不吃炒,东头起来西头倒”。

五豆 腊月初五,吃“五豆”。用红豆、豇豆、小豆等多种豆类和软米为主,加红薯、柿饼、花生等物,煮成红色甜粥,作为晨饮。须初四黑夜煮豆,隔宿制成。

腊八 腊月初八。午饭吃带有扁圆长形面块的菜米粥。常在面块内包一枚硬币(旧时为制钱),谁吃到谁“吉利”。

腊月二十三 旧时“祭灶”节。用糖瓜、饧、干柿卷入面饼自食。

(五)婚嫁

婚嫁程序有接定、送礼、迎娶、回面等。

传书 即订婚,也称接定。媒人将男的庚帖(写有生辰的红纸)和聘礼送至女家,再带回女方的庚帖和礼物。

纳采 亦称送礼。由男方家择好婚日,再于婚日前择一吉日送礼。届时,男方将彩礼和现币以及女子在结婚时所应空戴的一切统统备齐,请媒人送交女方。双方将接收对方的大花馍、小饭,分给亲族邻友,告知婚期。

迎娶 分迎亲和反映亲两种情况。北留、润城一带,新郎不去迎亲,只打发花轿去抬亲。其它地方新郎要亲迎。迎亲和抬亲均有鼓乐前引。男女双方事先都要用白面蒸好5公斤多重的大石榴糕,上插松枝带个松果。迎娶时,由男方着人(一般是姐夫)先将自己的一个抬至女家,再配上女方的一个担回来,走在鼓乐之前。仕宦之家娶亲,着人举着写有祖先官司衔的木牌(东乡为长把扇子),跟在鼓乐之后。新娘坐轿之前,鸣铳三响,到男方门前,也鸣铳三响。新娘下轿时,头上被撒五谷。下轿后,头上用伞形遮掩,脚下有红毡铺地,毡倒毡地徐步行至洞房。也有用圈椅抬回去的。新娘坐下,先要喝三口“起缘汤”,继让新郎喝。东乡要在汤内放蜜和香油,接着就进行“坐帐”、“拜堂”、“圆房”、“闹洞房”等程序。就寝后,新郎的嫂子、姐夫等人在洞房外“听窗”,次日和新郎、新娘开玩笑。

回面 婚后第三天,新郎到岳你家去东乡一带只新郎由人陪去其它地方新郎、新娘同去)。岳家以上宾招待。小姨、嫂子和同辈年小者要耍新女婿,口口声声要“羊钱”(只给新郎吃的饭内放有剪成羊状的海带之类),新郎 不给,就得被摘帽、脱鞋,用钱才能赎回。在东乡,新郎返家时,可随意拿岳父家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岳家不得阻拦,叫做“偷富贵”。

在农村,男女双方要互相了解,有了“相亲”项目。“相新”分“看娃”和“看家”。“看娃”是男青年由介绍人陪同带些礼品到女家去女家你母看中了,给吃“拉面”,看不中即做“撅片”,打发起身。“看家”是女方看中男子后,在约定的日期由介绍人和嫂子陪同到男家去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如不同意就拒收男方父母的“见面礼。

(六)丧葬

葬礼一般程序为:

收气前处置 病危即予沐浴,理发,更衣,移尸体上草铺。

报丧 由其子身穿白孝服分赴亲族家告以死者去世、入殓和出殡时间。孝子逢熟识的人不论大小均半跪说:“磕头了”,称作“行孝”。一般回答是“算了、算了”,或说些安慰话。亲友闻讯后即拿土纸、鞭炮等前来吊唁。

入殓 先将棺材抬进屋内,头东尾西,下垫两凳,棺底铺炉灰,洒上五谷、棉花、丝类,摆铜钱7枚,一一放在土纸上。铺上褥子,抬死者入棺。亲戚均来视殓,娘家人要亲临现场验收棺木衣着是否合体。若提出异议,必须照办。钉棺时,亲众恸器。南乡有的地方出殡时才钉棺材,好让娘家人验收,停尸一般为5—7天。冬天之尸或年长者之尸可多停几日。

扫坟 出殡前,乡村由儿、女等提米饭、油食、馍等到坟内吃食,撒五谷于地,儿子连土带谷抓到手里,装入口袋,名曰:“抓富贵”。城关多为女儿、儿媳向坟内滚下个馒头,并到坟内扫几笤帚土,掰些馒头块吃。

出殡 前一天移灵至院,搭灵棚,举行省灵仪式,献供,读省灵文。儿子彻夜守灵。临葬,鞭炮声响,八人抬棺而起。出村前的队列次序为:鼓乐僧侣、金银纸马、长孙(执引魂幡)、长子(打手炉)、其他“孝子”、棺材、长女(抱岁草)和其他妇女。出村,棺材居前,其余在后,前者急行,后者直追。埋好后,将岁草插在坟堆上,岁草根数比死者岁数多两根(天地各一根)。

葬后祭奠有“复三”,即葬后3天,上坟烧纸;“隔七”,死后每隔7天上坟举哀一次,到“五七”为止;做“百天”死后100天,上坟隆重祭奠1次;做“周年”,死后一年致奠,依次做3、10、20、30周年;“设神主”,用柏木板做成灵位,上写死者姓名、生死日期、置于家中一侧桌上,平时罩住,逢节供奉。

平民开始播放哀乐。农村子女守孝由3年改为1年。机关、厂矿负责人去世,在街头贴讣告,开追悼会。大多数干部、职工、学生出殡父母后不再长期穿白守孝,只臂戴黑纱。你母去后第一个春节,用黄纸写春联,次年用绿纸,3年照常例。

(七)礼貌

熟人路上见面,常打招呼,不是说:你吃过饭了吧?“就是说”你到哪里去如果端着碗在家门边吃饭,有熟人经过,必说:“吃上些再走!”

路上问路或请人帮忙,遇男子多称“老哥”。客人到家请坐后,即倒开水或沏茶,夏递扇子,冬让上炉烤火。招待人以饭多碗满吃不了为佳。客人要走,必说吃了下顿饭或过了今天再瞳,表示挽留。送客一般送出院门,有时甚至送出村外。

村里唱戏,派人通知亲友来看,除招待亲友吃饭外,一般人家还有院内做一锅米其,只要有人领来,不论认识与否,无法可吃饭。遇到久未见的熟人来找,常说:“你真稀客呀!”或“你怎么敢来呀!”

感谢他人,多说“你可费心了”、“你出了力了”或“这事多亏你了”。

送吃食常说“没将给你拿”,“别嫌弃”。

对上年龄的长辈,见面好说:“你硬强(即健康)吧!并以“吃上点”、“心放宽点”来安慰。

解放后,见面握手互称“同志”的礼貌渐普及。50年代,学生在街上遇见教师依然要站在一边行鞠躬或举手礼。“谢谢”、“再见”、“您好”等用语在境内尚未普遍流行。

(八)庙会

庙会每年定期举行。较大的庙会有:农历正月二十一的屯城会,二月初二的海会寺跳塔会,二月初八的佛腰岭会,二月十三的土孟会,二月十五的大宁会,三月初三的北留会和府底会,清明节的宜固会和台头会,三月十五的刘善天坛山会(祖师会),三月二十九的南关会,四月初八的匠礼会和义城会,四月初三和六月二十四的北崦山会,四月十八的侯井会和竹林顶会,四月十八和十月初一的润城会,端午节的西关(现为城内)会和上义会,五月十三的圣王坪会和索泉岭会,七月初三的大乐村仙翁山会,九月十三的东关会和贾寨会,九月二十七的河北口会和十月初十的刘村会等。1958年前,三月十五的天坛山会在全县规模最大。届时人山人海,周围各县商人都要赶来推销货物。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天坛山会规模大大缩小,五月十三的圣王坪会也自行消失。东西乡在庙会上有所差别:东乡逢会日必过,不管有戏班唱与否;而西乡由有戏有会,无戏无会。

(九)禁忌

解放后,许多禁忌已自行消失。但仍有一些残留于民间,尤以农村为著。

1、忌事

借别人的药锅和摇篮不能送还,等人家用时来取;

产妇在门帘上挂红布或筛面箩,以示“闲人免进”;

孝子不得头戴孝帽进别人家门;

民房的方位不正东、正南、正西、正北;

药物不能放在窗台上;

农历初一、十五、二十三不去看望病人;

孕妇不得在煤窑和建房工地出现;

嫁出去的闺女不准在娘家过年;

产妇不过百天不能进他人院,也不能回娘家;

妇女“坐月”头一个月内,丈夫不能在外过夜;

打场时不能坐碡碌;

送馍及其它食品忌送双数(东乡例外,但忌送4个);

城内结婚不出南门(因“南”与“难”同音,怕婚后难过);

通义村十月十五不炸油食。

2、忌语

不说“酒完了”,而说“酒起了”。

不说“失火”,而说“起火”。

说长者之死是“老了”,小孩之死是“丢了”。

农村打场不能说被认为是限制产量的话。

一般人称老鼠是“害践”。

山里人打山猪是“牲口”。

老年人的棺材叫“喜寿”、“寿器”。

(十)陋习

解放后,大型的迷信活动和缠足、抽鸦片等陋习已绝迹,但一些迷信与陋习仍残余,表现为:求神拜药 有病请神汉、巫婆等来驱邪捉鬼。听说哪里“老爷”显灵,即往拜药或取神水喝,有的患者因此耽误治疗而死亡。

看风水 每逢打坟和建筑,请阴阳先生择地动工,还要献“土地爷”。

选吉日 婚丧、建筑、迁居、出门请阴阳先生看日子,一般以农历“三、六、九”为吉日。

算卦 遇事即请算命先生用扶乩(谷称扶鸾)、卜课等方式预测吉凶。

冥配 给未婚即死的青年男女或妻嫁独埋的男子配偶合葬。死者结合后,男女的两家结为亲戚,互相来往。配婚时,女方家庭常抬高死尸价钱,借以捞一把。男方家求偶心切,只得屈从。

祭台 新戏台竣工,上演前,先杀一只鸡,烧一身戏装,并给首次来演者发一套衣服或鞋袜之类,否则,不予上演。

拜干亲 给女儿拜干娘,给儿子拜干爹。拜时,送花馍31个,对方给一身衣服和一些穿戴品,以后成为亲戚,互相来往。

山西晋城阳城风俗


外国的节日和中国的节日有哪些

★外国传统节日

元旦(1月1日)-----NEW YEAR'S DAY

成人节(日本,1月15日)-----ADULTS DAY

情人节(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狂欢节(巴西,二月中、下旬)-----CARNIVAL

桃花节(日本女孩节,3月3日)-----PEACH FLOWER FESTIVAL (DOLL'S FESTIVAL)

国际妇女节(3月8日)-----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3月17日)-----ST. PATRICK'S DAY

枫糖节(加拿大,3-4月)-----MAPLE SUGAR FESTIVAL

愚人节(4月1日)-----FOOL'S DAY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EASTER

宋干节(泰国新年4月13日)-----SONGKRAN FESTIVAL DAY

食品节(新加坡,4月17日)-----FOOD FESTIVAL

国际劳动节(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男孩节(日本,5月5日)-----BOY'S DAY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MOTHER'S DAY

把斋节-----BAMADAN

开斋节(4月或5月,回历十月一日)-----LESSER BAIRAM

银行休假日(英国, 5月31日)-----BANK HOLIDAY

国际儿童节(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FATHER'S DAY

仲夏节(北欧6月)-----MID-SUMMER DAY

古尔邦节(伊斯兰节,7月下旬)-----CORBAN

筷子节(日本,8月4日)-----CHOPSTICS DAY

中秋节(阴历8月15日)-----MOON FESTIVAL

教师节(中国,9月10日)-----TEACHER'S DAY

敬老节(日本,9月15日)-----OLD PEOPLE'S DAY

啤酒节(德国十月节,10月10日)-----OKTOBERFEST

南瓜节(北美10月31日)-----PUMPKIN DAY

鬼节(万圣节除夕,10月31日夜)-----HALLOWEEN

万圣节(11月1日)-----HALLOWMAS

感恩节(美国,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THANKSGIVING

护士节(12月12日)-----NRUSE DAY

圣诞除夕(12月24日)-----CHRISTMAS EVE

圣诞节(12月25日)-----CHRISTMAS DAD

节礼日(12月26日)-----BOXING DAY

★其它活动节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世界水日(3月22日)-----WORLD WATER DAY

世界卫生日(4月7日)-----WORLD HEALTH DAY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WORLD EARTH DAY

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个星期一)-----WORLD HOUSING DAY

国际秘书节(4月25日)-----INTERNATIONAL SECRETARY DAY

国际红十字日(5月8日)-----INTERNATIONAL RED-CROSS DAY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 DAY

世界电信日(5月17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WORLD NO-SMOKING DAY

世界环境日(6月5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WORLD POPULATION DAY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WORLD TOURISM DAY

世界邮政日(10月9日)-----WORLD POST DAY

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WORLD GRAIN DAY

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WORLD AIDS DAY

世界残疾日(12月3日)-----WORLD DISABLED DAY

★外国节日

●一、美国

1. 元旦节(New Year's Day)

2. 林肯诞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3. 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 )又称"情人节"(the lovers' day)

4. 华盛顿诞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

5. 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 )

6. 复活节(Easter Day, Easter Sunday)

7.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8. 母亲节(Mother's Day)

9. 阵亡烈士纪念日(Memorial Day)

10.国旗日(National Flag Day)

11.父亲节(Father's Day)

12.国庆节(Independence Day)

13.劳动节(Labor Day)

14.哥伦布日(Columbus Day)

15.万圣节(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

16.万灵节(All Soul's Day)

17.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

18.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19. 大选日 (Election Day

20. 清教徒登陆纪念日(Forefather's Day)

21.圣诞节(Christmas Day)

●二、丹麦

1, 新年

2. 忏悔节

3. 复活节

4. 愚人节

5. 国际劳动节

6. 一系列宗教节日

7. 宪法日

●三、德国

●十、希腊:

1、新年

2、主显节

3、圣灰节

4、复活节

5、劳动节

6、十月二十八日

7、圣诞节

●十一、新加坡

1、农历春节

2、清明节

3、端午节

4、中元节

5、卫塞节

6、国庆日(NATIONAL DAY )

7、开斋节

8、哈芝节

9、大宝森节

10、圣诞节

11、耶稣受难节与复活节

中国的节日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1,五月初五, 端午节

2,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7,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五 ,中秋节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阳节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腊月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仓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三月初三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外国的节日和中国的节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