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青海饮食民俗(青海人吃什么主食)

一剑扬名更新时间:文化 262 次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肴、小吃面点品种多样,风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点是醇香、软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

很多网友想了解关于“青海饮食民俗(青海人吃什么主食)”的方面的问题。下面一剑扬名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的知识供大家交流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青海饮食民俗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肴、小吃面点品种多样,风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点是醇香、软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川菜的麻、辣,南菜的味鲜、香甜。少数民族的菜具有一种粗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为多。下面就来看看青海人爱吃的10大“另类美食”,外地食客只能望而却步,无从下嘴!

1、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外地食客第一吃很不适应其味道,尤其是蘸着酥油食用,需要多多吃几次还能慢慢适应。

2、筏子肉团

筏子肉团是青海西宁的名菜,俗称“炸筏子”。将猪的胃壁脂肪膜九俗称蒙肚子油或包肚油)做包裹皮,把肝、肺、肾、脾等,剁成泥,拌入盐、姜粉、花椒粉、胡椒粉、 酱油、清油、葱沫、蒜泥等掺入面粉和团粉,拌匀,填入脂肪膜中,再用洗净的小肠管来回密密地扎成一长圆形肉团,两端封口、煮熟,再蒸一个时辰可食。有的做 法是把羊肉状入肠中经煮、蒸而成。因形似当地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特点是肥而不腻,鲜嫩味美。这道美食对于本地人而言视为美味,外地食客要能接受那些下水的味道可以尝试一下。

3、门源奶皮

门源奶皮,青海省门源县特产,门源奶皮是门源县回族群众采用纯手工奶制品,具有无污染,无任何添加剂,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以及钙、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特色,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丰富、绿色无污染。奶皮色泽乳白透黄,呈蜂窝沙孔装,松脆爽口,不油不腻,风味独特。外地食客第一吃有些适应不了其膻味,就像内蒙那边的奶酪一样。

4、牦牛酸奶

牦牛酸奶是民间非常传统的奶制冷饮,营养丰富,助消化。牧区的酸奶用牦牛奶制作,这种酸奶表层结为含奶油的黄色硬脂奶皮,扒开奶皮,软嫩黏稠的酸奶像豆腐脑一样洁白如雪,芳香扑鼻,入口,酸甜凉爽宜人,因为是自己家制作,没有脱膻的处理,有些外地食客还是接受不了其味道。

5、杂碎汤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 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接受不了羊下水的味道,那就没有口福消受了。

6、麦索尔

青海民俗小吃。将颗粒饱满、尚青未干的小麦或青稞,取穗拌盐水,入锅焖熟,搓皮簸净,或在案板上研搓为细条,或用小石磨、水磨磨为长条状。可拌蒜末、拨熟油食用,别有风味。还可做稀饭稀饭配料。不研碎整粒而吃,称焜麦子或焜青稞。 喜欢这道美食的朋友记得一定要尝尝。

7、清汤羊肚

清汤羊肚是西宁的特色菜肴,用奇怪羊肚烹制成的青海清真菜肴。将洗净的羊肚块放入水中煮开,加葱、蒜、姜等,至其煮烂捞出切成条或小块,放入高汤中,再加葱、蒜、姜末、盐、胡椒粉、味精等煮开使之入味,撇去浮沫,盛入大汤碗中,滴入香油,撒上香菜或蒜苗丝即可食用。外地食客要是接受不了羊膻味那就没有口福了。

8、羊肠面

羊肠面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 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

9、清蒸牛蹄筋

清蒸牛蹄筋是青海回族人民筵席中常见的地方特色菜肴之一,在清真饭馆里被列为地方风味菜。此菜淡嫩不腻,质地犹如海参,颇有高原乡土味,在内地很难吃到它,喜欢吃劲道的定要品尝下,不过在咀嚼时多少还是有些膻味。

10、藏族酥酪糕藏族酥酪糕(醍)是青海的特色小吃之一。藏族酥酪糕是藏族地区著名特产糕点,在藏族同胞称之为"醍"的点心,系采用营养价值极高的奶酪品制成,是家里专为节日款待嘉宾用的奶味甜点,外地食客要是到了藏民家第一次吃还是有些不适应其味道,需要多吃就此就好了。

青海人吃什么主食

青海人的饮食习惯与西北大多数地区基本相同。

主食以面食为主,馒头、饼、面条等多种多样,花样繁多,仅面片和拉面的吃法就各有十余种。吃面食时,多调入青海自产的湟源陈醋和青海自产的循化线辣椒制成的油泼辣子。

菜式以咸、辣、酸为特点,但不像川菜那么辣,因为用的是青海自产的辣椒,不是太辣,但香味极浓;调料中花椒为常用,但不如川菜那么麻。菜式中因靠近草原,牛羊肉多,猪肉相对较少。清淡的菜不多。

青海传统的早餐多为羊(牛)肉粉汤或牛(羊)杂碎汤,再调点辣子和醋,就着白饼,十分味美。

食品中多有地方特色,如小吃中用青稞制做的甜醅,类似内地的醪糟,但原料是脱了皮的青稞麦粒。民间土法制的酸奶味道极美。还有酿皮,比陕西的面皮好吃得太多了。

青海人好饮酒,酒量普遍不错。白酒中销量最好的是自产的青稞白酒。通常宴席上主人要先敬客人六盅酒,但主人自己不喝,这是因为旧时酒是好东西,主人要先让客人喝好,表示客气和对客人的尊重。到了牧区,是敬四盅,而且酒盅较大。葡萄酒有时也喝,但少有宴席上喝啤酒的,黄酒更是见不到。

现在酒席上少有划拳的了。

青海人吃什么主食

青海地方民俗节目

1、土族波波会。时间是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和四月八 。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其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卜卦等。

2、花儿会。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3、热贡藏乡六月会 。舞蹈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青海地方民俗节目

青海民俗文化介绍

由于生活中“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的青海人民,受到气候,地域的影响,加上青海那悠久的历史岁月的沉淀,逐步形成了特色的青海民风民俗。同时交织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更是为青海文化增添一抹风情。

生活在青海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各自的风俗和风土人情。其中藏族分布最广,土族和撒拉族只分布在青海省,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草原歌舞、藏戏、蒙古摔跤、赛马、回族歌舞、土族的安召舞、撒拉族民居、藏族服饰及其婚俗等充分体现了青海高原个民族的风情。

生活在青海高原的各个民族除了自己独有的节日和文化活动外,由于在地域上的杂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代表青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青海花儿”

青海要先从“花儿”开始。面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河惶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面的圣洁之花。盛况空面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山清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青海花儿又称“少年”,一般只在山野歌唱而回避长辈及家人。演唱时称为“漫少年”。它的声调既高充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行情;形式既有四句为主的,也有同时辅之以两小短句而成为前后对称的六句式;既可独唱,又可合唱。其比兴优雅动听,赋词明快清新,艺术性很高。

花儿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心声。有对爱情的追求,对情人的思恋,对黑暗的诅咒,对幸福的渴望。有一首花儿云: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自己);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举办各种花儿会,劳动人民心化怒放之时。

青海人喜欢喝茶。青海高原气候寒冷,是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茶却与青海各族人民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当地有“茶是头道饭菜”,“宁可三曰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青海人不喝碧青翠绿的绿茶,也不饮色红浓艳的红茶,而喜欢用铜壶、招壶或陶瓷罐罐熬煮色泽黄褐、浓醇微淫的获茶。

获茶形状似砖块,俗称“砖茶”。熬茶时,往往还要在茶水里加一些盐,味道淡咸,称之“清茶”。当地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茶没盐,水一般。”如果,茶里加入牛奶熬煮,乳花翻滚,越煮胆,这便是风味独特的醇香的奶茶。糖人喜欢喝熬煮的清茶、奶茶的饮食习惯。

青海不产茶叶‘茶叶要靠外地供给。过去,这里茶叶来户十分不易自然被青海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商品。于是,茶叶便从人们的饮食需要走向了日常交往,表现出多种文化内涵。茶除了在接待客人的礼仪中成为主人诚恳、厚道、热情好客的表征外,还是当地人人情交往的上好礼品。

在青海,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婚礼、宴客、祭祀、春游等活动中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人”之说,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原酒文化。

青海民俗文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