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和意义)

学游泳的猫猫更新时间:文化 265 次
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科学院路现代农业示范园,该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和意义)”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共的知识对您有所帮助,供大家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科学院路现代农业示范园,该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为该馆题写馆名。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目前拥有关于安徽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楹联匾额、徽州三雕、民风民俗等相关文物藏品近6万余件,馆内文物藏品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展览,是安徽省本土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

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整体占地面积50余亩,目前展厅面积约有8000平方,兼有七座异地保护再建徽州古迹(小姐楼、跑马楼、官厅、门坊、路亭等)。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科学岛路农业示范园1号       门票:50元开放时间:全天       电话:(0551)62816666       周边公交信息:903路

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是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兴趣;增长知识才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意义是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拓展视野;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等。

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现,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通过这些文化展示,能够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辉煌成绩,并且以此作为激励,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从而为中华崛起而奋勇向前。

作为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结晶,博物馆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助推器,能够帮助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家国观念还未真正形成的青少年学生树立一种求索的精神品格,并且通过文化展览及介绍,帮助他们建立一种主动探求知识,渴求历史文化真相的精神取向。对于其人生规划和精神归属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正是有了博物馆的存在,才有了青少年对一种希冀的文化家园的建构。

徽州艺术珍宝博物馆

婺源县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属国家重点博物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反映婺源历史的重要窗口。婺源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婺源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自明代中叶以来,江南各地古董鉴藏之风炽热,一些婺源人不惜重金,大批购藏古玩字画。泽被今世,便有了今日的婺源县博物馆。

旧馆坐落在婺源县城紫阳镇西侧的儒学山上,为一幢具有民族特色的仿古式三层建筑。三楼一顶层的殿宇式结构,白墙仿古殿黄瓦,檐角飘翘,展厅面积1000多平方米。馆内展出内容原分为“精品陈列室”、“婺源古建筑展览”、“砚史陈列”等部分。2007年5月由儒学山原馆迁至现址,位于婺源县城紫阳镇文公北路,主体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徽派建筑,馆区面积5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余平方米。陈列厅现设有婺源千年、茶乡美器、工艺珍宝、砚国明珠、明清书画和当代艺术等六个专题展厅,集中反映原隶属古徽州婺源的历史风貌及人文典故。博物馆第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随着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的不断升温,近年接待游客数量不断增多。

该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有从商代到清代的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铜铁器、玉器、漆器、金银器、骨竹木雕刻、徽墨、砚台、印章、书画、剌绣等各类国宝级和一、二、三级文物达万余件,包括近千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和四、五十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尤以唐宋名砚、两宋纪年墓瓷器、明清书画和明清历代工艺品为优。

馆内精品有东汉元兴元年陶权、两宋名瓷名砚、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钿翠座屏、透雕蟒纹玉带等、明代刘世儒《墨梅图》、吕纪《芦雁图》、清代渐江《黄山图》,以及明代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冯梦龙,清代郑板桥等名家书画代表作。此外,汉代番汉兴铜洗、明代翡翠鳌鱼佩、明代松纹犀角杯、清代猫眼等数百件文物也极为珍贵。其中,钿翠座屏是由名贵鸟羽组成的大型牙雕插屏;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也称百花金莲炬)是一座铜制烛台,重90公斤,高2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图饰由一百支牡丹、芙蓉、金菊花组成;朱熹使用过的宋代陶砚,为海内仅见;大型翡翠画,重300克,也为稀世珍宝。

1986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会议在婺源召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专程至婺源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鉴赏、评定,高度评价为“中国县级第一馆”。著名学者、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专此撰联评价婺源博物馆:“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星水,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

婺源博物馆坐落于婺源县紫阳镇文公北路,属国家重点博物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介绍,婺源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当时的县委书记洪海涛离任时亲手将土改收缴的十件文物移交县文教科,这是婺源博物馆起步的家底,标志着婺源文物工作的启动。1955年春节,在县文化馆举办文物展览,遂正式有了文物陈列室。1968年因"文革"撤并,工作人员下放农村。1972年成立文物陈列馆。1978年成立县博物馆。1984年在儒学山路的博物馆落成。1986年9月开馆,时值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文物定级标准评审会"在婺源召开,丰富的馆藏引起与会领导、专家极大的兴趣。2005年,为适应婺源发展和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在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怀下,8月启动了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和整体搬迁工作。

婺源博物馆,坐落于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县紫阳镇文公北路,属国家重点博物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婺源县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反映婺源历史的重要窗口。据了解,婺源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2005年8月婺源县为适应婺源发展和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投资3980万元启动了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和整体搬迁工作。经过近两年努力,一座博物馆新馆已投入运行使用。

博物馆新馆主体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徽派建筑,馆区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余平方米。馆藏文物甚丰,有青铜器、陶瓷器、砚台、书画、工艺品等各类文物达万余件,其中等级文物千余件。陈列展厅现有婺源千年、茶乡美器、工艺珍宝、砚国明珠、明清书画和当代艺术等六个专题展厅。

用时参考:1小时

门票:门票免费,但需要登记身份证

开放时间:8:00-11:30,14:30-17:30,周一闭馆

景点位置: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文公北路(旅游集散中心的北侧)

紫阳镇:紫阳镇是婺源县城所在地镇,是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史称弦高,后以圣哲先贤朱熹别号冠名紫阳。全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旱地0.2万亩),茶园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31.5万亩,森林覆盖率80%。下辖15个村委会和四个居委会,总人口36791人,其中:农业人口30244人,非农人口6547人。作为婺源县城中心,

徽州艺术珍宝博物馆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4a级。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4a级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泉州艺术馆的四层、五层。日常没有开放,须团队预约才可入参观。拥有泉州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实物展示22项。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