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龙岩丧葬风俗(闽南葬礼风俗有哪些)

易水寒更新时间:文化 190 次
大殓 将遗体放入棺材,谓之大殓,又称入殓。通常在死后第三天举行大殓礼,有的地方则视季节而定。龙岩的俚语曰。

龙岩丧葬风俗(闽南葬礼风俗有哪些) - 一测网

很多网友想了解关于“龙岩丧葬风俗(闽南葬礼风俗有哪些)”的方面的问题。下面易水寒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的知识供大家交流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龙岩丧葬风俗

大殓

将遗体放入棺材,谓之大殓,又称入殓。通常在死后第三天举行大殓礼,有的地方则视季节而定。龙岩的俚语曰:“春三,夏一,秋五,冬七。”

吊唁

吊是对死者表示哀悼,唁是对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吊唁之俗自古至今在福建普遍流行。龙岩、大田等地称为“探生”,崇安等县称吊唁为“拜寝”,上杭县称吊唁为“看殓”,闽南地区又称之为“探丧”。

在福州等地,吊唁者通常要送挽联、香烛、被单、布料、毛毯之类的物品,俗称“送轴”。也有送钱的,俗称“奠仪”。丧家将戚友所送被单、毛毯之类的东西挂在灵堂周围,每块“轴”分别用白纸写上“某某千古”、“某某哀挽”之类的纸条。“轴”的位置根据亲疏关系而定,一般亲家或至亲的“轴”挂在灵堂当中或最高处。

出殡

出殡俗称出山、送葬,即将装有死者的棺材送往事前选好的坟地下葬,古代又有“送死”、“发纼”等不同称呼。福建素有厚葬之俗,对出殡尤为重视,它不仅被视为死者的哀荣,也被当作生者的显耀。

所以,旧时富豪人家不惜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竞相攀比,踵事增华;贫者也不得不尽力效仿,甚至因而倾家荡产。按照惯例,出殡仪式一般分为辞灵、启灵、抬棺、路祭等程序。

下土

又称下葬,即掩埋灵柩,或将灵柩放入墓圹中。贫穷之家仍然采取掘地而葬,所谓“葬不为圹,但掘地而埋,垒石以识之。”而富豪人家则不惜重金用砖、石或三和土(即石灰、沙、土三者和合)营造坟墓。

近年来,不惜花重金建筑墓之风又起,每座坟墓少者花数千元,多者上万元,互相攀比,甚至有三十来岁预筑坟墓的。城市中有些人虽然火化,但仍有人在乡下购地筑坟以安葬之。

回龙

葬毕,送葬队伍返回丧家,谓之“回龙”或“回灵”,古称“归虞”。许多地方,回龙时送葬者要改装换服。在福州,孝男挂红彩,持灯笼,孝妇穿黑衣,着红裙,其他男性束红带、女性戴红花。

现在一般是取下送葬时扎在腰上的白带,换上红布带,女性头上插花。福安、霞浦等地,回龙时孝眷改换吉服,所谓“脱去麻衣换紫袍”。女儿、媳妇穿红裙袄、红鞋袜,头缠红布带。

做七

做七又称“做旬”、“烧七”、“旬祭”。从去世之日算起,每隔七日祭奠亡魂一次,一般要在49天内祭奠7次,故又称“做七七”。做七习俗各地均有。

服丧守孝

在古代,父母之丧称为“制丧”、“丧中”或“制中”,君之丧为“方丧”,师之丧为“心丧”。凡居父母君师之丧,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贵贱之别,都要服丧守孝。福建各地亦不例外。古人认为“事死如事生”,方尽孝道。

服丧守孝时间,依据血缘的亲疏而长短不一,最长的是丁忧(父母之丧)为三年。封建社会还形成了一整套服丧守孝的习俗惯制。在服丧期间,不能饮酒食肉,不能歌舞作乐,不能娶妻纳妾,不能行房事,不能访友做客。

对亲友送来的红白请柬,可不置理。做官的丁忧要去官,回家为父母服丧守孝。除官的丁忧不能赴任,要为父母服丧尽孝。未葬时居服舍,葬后在墓侧搭棚居住,不出庐寝。在服丧的头三天不饮不食,七天内只能喝粥。三年后才能除孝,恢复正常生活。上述礼俗,只有在某些士大夫中得到严格遵守,而在民间并不那么恪守规制。

闽南葬礼风俗有哪些

昨日舅妈去世回家奔丧,顺便也对闽南丧葬多做了些了解。舅妈去世前反反复复一直问时间,全身流汗,按迷信的说法这是三魂七魄慢慢走了,阴间日夜不分于是不断问时辰,而全身流汗则被称为“过山汗”意思是她的三魂七魄正走向阴间。据大人说人死前一般会屎尿失禁清空肠内东西,死后耳朵会像晒干的木耳样缩起来,而无法像活人样耳朵下垂舒展开。

在闽南,人死前(病重时)是要移到厅边的,有一口气在的时候就要给ta穿寿衣,有的地方要穿7件,待到人死后要在厅里搭灵堂,依据身份决定守灵时间,越老资格越高的守灵时间越长。入殓前要由亲人(至亲穿白衣,孙辈穿蓝衣,曾孙辈穿红衣)持香跟随道士去迎棺,先拜棺和阴土地,再抬棺入室;接着由长子提绑了草绳的水桶到特定的井里去提水,水桶一触井水打起一点点就提上来,然后将两个硬币扔到井里表示买水(死人用水只能用买的),提起的水桶只提桶不拿绳,绳子任由它拖地;这水是用于洗尸的,洗完便要入殓了。男性用的是福棺,头顶棺材头,女性用的是寿棺脚顶棺材底,若是手脚不便的要用赤金纸推其手脚,寓意死后便能行动自如,入棺的时候一般脚下要放金银纸黄泉路上给鬼差用,免得受苦。

入殓后要在棺旁竖“神主牌”上刻姓名生死辰,脚位要点长明灯(脚尾灯)和香,要保证灯和香不灭。入殓后常会听到哭丧,一般是年长的妇女哭,边哭边唱,有一定的腔调,根据情况不同自编哭词,哭声让人听了瘆得慌。入殓后,一般会做法事,辈分高的法事隆重,辈分低或者夭寿死(意外死)的法事简单,至于法事太过复杂就不说了。除了以上说的,还要给死者糊纸房子,糊轿子,房子门匾写得是每家所属衍派,用途当然给死者住,有时可能会看到门匾写的是“西方亭”,据说这是糊房子的人故意捉弄主人家,因为“西方亭”不属于死者私人住宅,是大家都可以去住的地方。至于轿子我不太清楚干嘛。守灵的时候会有亲朋好友过来帮忙,主人要供三餐+夜宵,大家围着八仙桌坐着帮忙守灵,这些人其实是来增加人气的不需要做什么事。有的辈分高的人去世会请表演的来唱歌、跳舞,早些时候还会有脱衣舞等低俗表演,至于原因,不详。

入棺后,死者生前的东西要送到野外烧掉称为“送草或送脚尾”

等到一切办妥,就要出殡(出山),抬棺过门的时候要踏断一条木板,代表生者与死者从此阴阳两别,各走各路,免受打扰。抬棺出门要避免撞到门框以免见到不干净的东西。出殡前也会有道士作法,会取一只公鸡的鸡血做些法事,这只鸡被称为“引路鸡”是用来给死者引路的,过后要按辈分进行跪拜,哭丧,很多人会请专业人士帮忙哭丧,哭完拜完便要送出殡,至亲会送到火葬场,其余就送一段路按心意就可以,一路送一路放鞭炮(要短鞭炮)一路撒纸钱,纸钱也就是买路钱。送殡的队伍也是看辈分和家境安排排场的,有钱又辈分高的人去世排场就大,花圈,传统乐器(唢呐、锣、鼓、拔),西洋乐器队(萨克斯、小军鼓等),还有戏子等。那么早亡的即使有钱也不许张扬,需要静静出殡。

交了白礼(金银钱)的人可以从主人那领到一块毛巾,一包拜拜用的祭品,毛巾是用来送葬后清洗自己的,祭品就是用来祭拜土地的(阴土地还是阳土地我不知),送葬人归来入自家门前要先点燃稻草,从燃烧的稻草跨过去除污辟邪,送葬时有的人也会身上带盐米(就是食盐和大米)辟邪。

在闽南地区若是女方还未嫁但是已经有男朋友或者未婚夫,那么男朋友或未婚夫也要来送葬,身上还要披一条红巾上面会缝上些百元人民币,意为“买来的”也就是买他一个身份。相反男方有女朋友或未婚妻也会要求这么做,就是为了场面好看。

送葬完毕,事情却还没完,过后会请灵媒俗称“问神”去问死者在阴间的事,若是死者有什么要求还要再去补做,接着是头七,四十九天,百日,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都要操办,缅怀死者,有时也简单做几个菜请亲属吃饭。

闽南的丧葬从头到尾十分复杂,我所记录的不过是九牛一毛,丧葬仪式根据死者情况不同而不同。以上只是概述,祭品、丧服、送葬方式如何扶棺等等都没涉及,很多东西也没细述,若想事无巨细可不是千把字可以说完的。

福州白事有什么讲究

生老病死是自然中的定律,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个过程。当人死亡时亲友们会为死亡的人举行葬礼仪式,这使葬礼文化流传了几千年。丧葬文化,也是福建文化,几千年历史中的一部分,就让我大家来介绍一下。

福州早年民间对于丧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规例,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有许多已经逐渐革新简化,但还有残留痕迹可寻。

办丧事,首先,旧时有句民谚叫做“七七做,八八烧”,就是说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请道士做道场,或是请和尚尼姑念经,要设灵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汤、唱饭、点塔香。七七四十九天,并非是足足四十九天,中间“孝男”要拔掉一天,六七是“孝女”日也要拔掉一天,如果是未上寿的“少年亡”(男不到五十岁,女不到四十岁)的就不是七天一七,只有六天了。这其间有烧纸屋、烧金银箱等等。七七之后有“烧六旬”(即六十日)要礼祭,一百日也要烧祭,一百日之后就要等到“周年”(即一年足)到“三年”(即足二年)就要除服,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两年足三年促”除服就是孝服已满可以换吉服,照常生活,不要为孝服所拘束了。

早年在丧事中有许多陈规陋俗:做官的要告“丁忧”回乡守孝,孝服满后再陈请复职。“三年”守孝中不能参加宴会应酬,夫妇不能同房,家属不能生孩子,否则经人告发就要办罪。民间虽没有这许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内也不喜欢参加喜庆。如遇必须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当年曾国藩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下旨借孝的。实际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渐拉长,也就逐渐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纪念日了)。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过之后,就要服丧。古时谓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丧中是十分狼狈相的,所以福州有句讽人其貌不扬的人叫“真像孤哀子”,就是这个意思。

上寿的人死亡,有发素帖(即讣告)及企“屏风”的规矩,在素帖及屏风上自称为“不孝男”,在讣告的尾段是这样写的:“不孝男某某等待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所谓成服就是开始戴孝。戴孝一般都是首七开始,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发,刮胡须,否则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终七时才能理发,孝男穿麻衣带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绳,麻帽上挂两个棉球。据民间传说,这两个棉球的作用是:孝男在服丧期中要把两边耳朵塞起来,任人讥、任人骂、任人说什么坏话都装做听不见。是否如此也无人考究。父死挂左边,母死挂右边,父母俱死挂两个,这是按民间习俗男左女右来挂的。出葬时孝男要手执“孝儿杖”,杖长三尺,糊以白纸絮。孝儿杖,父死用木杠,母死用竹竿。这就是所谓“柴娘罢(父亲)、竹娘奶(母亲)”。

以上所述都是从古训中的“孝道”而来的,父母死这样做就算尽了孝道,生前是否孝顺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这些习俗在福州市内已简化了许多,但在郊县还保持着,其中不乏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更有甚者互相攀比,为办丧事而负债累累,污染了社会风气。这些旧俗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福州白事有什么讲究

福建丧事一般几天

福建福州地区一般都是7天。

出殡结束即意味着办丧事结束。

凶死一般一天就出最常见的是3天出殡或7天出殡。

夏天天热,放不得,3天出殡。冬天天冷7天也可以,一般情况是办老人的喜丧。(喜丧就是老人年龄大了,属自然死亡的)。在中国境内,一般丧事办理时间跨度为三天,从死亡日期算起。其次根据各自家里实际情况也可以用五天、七天来办理,一般天数是单数。(因为有很多家庭的子女亲人有可能在外地,甚至是国外,所以用时可能就会长点。)正规传统的说法是三年。盖新居和结婚都是三年。但是不要拘泥于传统了,过了一段时候,待大家平静下来,商量一下,不要擅自行动。相信大家的思想不会那么保守的。祝你们将来幸福美满。

扩展资料:

办理丧事一般程序

一、开据死亡证明:

正常死亡的遗体凭医疗卫生部门所出据的“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五保户或故于家中的老人可凭居委会、村委会出据的死亡证明,到就近的医院换取医疗机构出据的死亡证明。

非正常死亡者或无名尸,凭区县公安、司法部门出据的死亡证明办理火化手续。

二、联系丧事业务点:

家属来人或打电话请与殡仪服务中心联系,确定丧事的时间,选定殡仪馆,预定殡仪车、告别室等事宜。

三、接送遗体:

办理丧事当天,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地点等候殡仪车,同时携带好死亡证明。

四、在殡仪馆:

举行告别仪式,火化遗体后,挑选骨灰盒,最后交纳丧葬费用。如若当日取走骨灰需提前声明。

五、怎样存放亲人骨灰:

包括:骨灰堂、壁式安葬、骨灰深葬、骨灰林、墓地、骨灰撒海

六、祭奠事项:

每年清明前后是传统的祭奠时节。其他时间如春节、鬼节以及死者生日、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现在殡葬部门开始实施网上祭奠计划,更方便祭奠亲人。

福建丧事一般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