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郑州风俗文化(河南郑州民俗文化)

笑天涯更新时间:文化 147 次
1、郑州人爱说‘中’郑州人情有独‘中’,又于何时流行说‘中’,非独外人,既便河南人也难以说清。全国方言何其多。

很多网友想了解关于“郑州风俗文化(河南郑州民俗文化)”的方面的问题。下面笑天涯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的知识供大家交流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郑州风俗文化

1、郑州人爱说‘中’

郑州人情有独‘中’,又于何时流行说‘中’,非独外人,既便河南人也难以说清。全国方言何其多,能够一字诠释一地历史变迁、一字代表一地方言文化的,唯有河南话里的‘中’,全世界也难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字来。今天,‘中’已成为河南人的口头语,但少有人知道,‘中’字曾经负载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以及骄傲和失落。”

2、“青龙节”

农历二月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俗称“青龙节”。这天,郑州的农民要休息一天,不许挑水、动土,妇女不做针线活,怕动刀剪伤了龙体。太阳未出来前,农民用草木灰撒成圆形粮囤,中间放上小麦、大豆、花生、芝麻等,口中念诵“大囤满、小囤流”,祈求当年丰收增产,还用双手拿瓦片,边碰撞边念叨:“拼拼瓦、拼拼瓦,蝎子蚰蜒都没爪”,祈求神灵保佑,使蝎子、蚰蜒、蜈蚣等毒虫不来侵袭。中午饭都是吃捞面条,称为龙须面,祈求捞住富贵和健康。

3、郑州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区,即原城关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区。

4、郑州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面食中又以白面(即小麦面)食品为主。

粗粮面只作为营养搭配和调剂口味,需求量较小。常见的面做食品有馍(馒头)、菜馍(又叫菜蟒或菜龙)、油卷、包子、烙馍、油饼、菜盒、烧饼、油条、炸菜角等等。郑州人特别喜欢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条、卤面条、炒面条、牛羊肉烩面条等等。郑州人的副食即佐餐菜肴主要有五大类:肉菜类、青菜类、食用菌类和豆制品及蛋类。

5、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新郑市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来祭拜黄帝。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和汉代的《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2008年6月7日,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州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河南郑州民俗文化

郑州的文化遗产有:

1.新郑黄帝拜祖祭典。

新郑黄帝拜祖祭典,流传于河南省新郑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自古以来一般在两个固定的活动场所举行,一是新郑市区北关轩辕丘旁的轩辕故里祠,一是新郑市区西南具茨山风后顶之巅的轩辕庙。祭典公拜和民拜两种形式并存,公拜是官方对黄帝的祭拜,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左传》,由周至清,历代延续不绝。民间则流传“三月三,拜轩辕”的谣谚。

2.少林武术。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武术发源于嵩山少室山下丛林中的“少林寺”,该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根据《魏书》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

3.苌家拳。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中国传统拳术之一。由清朝乾隆年间原郑州汜水县苌乃周(1724年—1783年)先生所创。苌乃周自幼博学,苦习搏击之术。苌家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为中国名拳之一,其内容丰富,文武并重,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技法独特,是中华武术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4.超化吹歌。

超化吹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传统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超化吹歌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

5.小相狮舞。

小相狮舞是河南乃至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汉族民俗舞蹈。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融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立足民间文艺特色,受到观众喜爱,先后获得“中原第一狮”、“中华第一狮”等称号,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郑州风土人情介绍

1、郑州人爱说‘中’

郑州人情有独‘中’,又于何时流行说‘中’,非独外人,既便河南人也难以说清。全国方言何其多,能够一字诠释一地历史变迁、一字代表一地方言文化的,唯有河南话里的‘中’,全世界也难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字来。今天,‘中’已成为河南人的口头语,但少有人知道,‘中’字曾经负载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以及骄傲和失落。”

2、“青龙节”

农历二月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俗称“青龙节”。这天,郑州的农民要休息一天,不许挑水、动土,妇女不做针线活,怕动刀剪伤了龙体。太阳未出来前,农民用草木灰撒成圆形粮囤,中间放上小麦、大豆、花生、芝麻等,口中念诵“大囤满、小囤流”,祈求当年丰收增产,还用双手拿瓦片,边碰撞边念叨:“拼拼瓦、拼拼瓦,蝎子蚰蜒都没爪”,祈求神灵保佑,使蝎子、蚰蜒、蜈蚣等毒虫不来侵袭。中午饭都是吃捞面条,称为龙须面,祈求捞住富贵和健康。

3、郑州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区,即原城关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区。

4、郑州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面食中又以白面(即小麦面)食品为主。

粗粮面只作为营养搭配和调剂口味,需求量较小。常见的面做食品有馍(馒头)、菜馍(又叫菜蟒或菜龙)、油卷、包子、烙馍、油饼、菜盒、烧饼、油条、炸菜角等等。郑州人特别喜欢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条、卤面条、炒面条、牛羊肉烩面条等等。郑州人的副食即佐餐菜肴主要有五大类:肉菜类、青菜类、食用菌类和豆制品及蛋类。

5、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新郑市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来祭拜黄帝。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和汉代的《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2008年6月7日,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州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郑州地域文化特色

河南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