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蒙古族有什么风俗

御览西江月更新时间:文化 267 次
蒙古族的习俗包括:游牧生活、骑马技艺、蒙古包文化、献哈达、蒙古族服饰、那达慕大会等。1、游牧生活蒙古族传统上以游牧为主。

以下是一测网小编针对“蒙古族有什么风俗”给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查阅和参考!

文章目录列表:

蒙古族有什么风俗

蒙古族的习俗包括:游牧生活、骑马技艺、蒙古包文化、献哈达、蒙古族服饰、那达慕大会等。

1、游牧生活

蒙古族传统上以游牧为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草原紧密相连。他们居住在蒙古包,这是一种以木框和毡覆盖的圆形帐篷。蒙古族人民依靠放牧和畜牧业为生,饲养马、牛、羊等牲畜。

2、骑马技艺

骑马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技艺和体育活动。蒙古族人民以勇敢、善骑马而闻名,骑马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经常举行马术比赛和马球比赛,这是重要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3、蒙古包文化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住所,也是他们的象征之一。蒙古包通常由木框架和毡制成,结构坚固而适应草原环境。蒙古包内部布置简单而实用,通常以火炉为中心,床铺、食具、家具等放置在周围。

4、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

5、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男性常穿骑行时的长袍和宽松的长裤,盖上蓝色的蒙古帽。女性则穿着装饰华丽的长袍和头饰,常常使用色彩鲜艳的丝绸和手工刺绣。

6、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每年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

蒙古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1、献哈达。

献哈达是过去蒙古族在晋见王公贵族、向亲友祝寿、会见尊贵客人时进行的一种传统礼节。后来,哈达广泛应用于喜庆、祭祀、宾宴、交往等场合,表示庄重、诚挚、友好和吉祥。哈达相当于礼巾,大约长3至5尺,幅面1尺左右,多用白、兰、黄、银灰等各色绢绸制作。这些年,肇源蒙古族献哈达仪式,多在县及蒙古乡那达慕盛会。或蒙古族乡村迎贵宾时进行。

2、敬酒。

敬酒是蒙古人最普通和常见的一种礼仪。当客人入座进餐,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酒。古时,蒙古人向客人敬酒,要当着客人的面将酒到入杯中自己先喝,再斟满杯敬给客人。这是延传了古代“试毒”之俗。而现在逐渐演化为先敬客人。蒙古人以三为吉数,一般都是敬三杯。主人敬酒,必须右手递给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来接。在向客人敬酒时,往往伴随着祝酒歌,酒兴高潮时,还要起舞,表达主人对客人由衷的祝愿。

3、祭火。

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围绕火盆、炉灶,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

最隆重的祭火是在腊月,腊月二十三,传说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仪式非常隆重,往往在一两天前就开始打扫庭院、房屋,准备祭品。

傍晚,夜幕刚刚垂下,家主点燃一把香,绕行住宅一周,来到装备好的火撑子前,举香在火撑子左右各绕三圈,把香插在火盆内,祭仪便算开始。

火撑子,蒙古语叫突力嘎,是一种腰缠三箍,上有四个支撑点的火架子。火撑子架在火盆上,里边放干柴。有的不用火撑子,便在火盆里搭起四边形干柴架。把蓝、白、黄、红、绿五彩布条,挂在火撑子或木柴的四眉上,分别代表蓝天、白云、黄教、红火、绿色的生命。

火撑子前,铺一席白毛毡,摆一张木桌,白毡上用炒米撒上图案,蒙古语称哈斯塔吗嘎,译意即玉玺。桌子中央的一只碗里盛着炒米、茶叶、红枣、黄油、羊胸脯肉等,上插燃烧着的香。桌上还有一个盘子,盛着绵羊的四根肋条、颈骨、灌肠、胸脯、羊尾……装盘的次序是用颈骨、肋骨垫底,灌肠居中,再上是胸脯,最上是肥腴的大绵羊尾,盘中祭品在当晚的仪式上用。碗中的祭品留待二十四日以后、大年初一以前,每日早晚两次向火撑子里投祭,火撑子里的火至少三天不断。有的保持三个月,甚至到下一年祭火。蒙古人将最小的儿子叫守火盘的人,即含接续香火之意。

参加祭仪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可以参加,女孩和外姓回避。供品也不赠出嫁姑娘吃。

祭火开始,参加者各端一个盛食品的小木盘或碗,坐地准备招福。

祭辞有的是藏经,有的是蒙语,有的深奥,有的通俗,都是优美的韵文,譬如其中的一篇说:

“燧石为母,镰铁为父,

榆木的生命,仁慈的火神。

奉上满杯的美酒,奉上丰盛的祭品。

祈求人丁兴旺,祈求五畜昌盛……

福来!福来!福来!福来!”

祭火完毕,全家人吃“阿木斯” 一种加进黄油、大枣的米粥 。

4、祭天。

蒙古族把每农历腊月三十日作为祭天日。午夜在院中燃起一堆篝火,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奶酪、奶干、奶油、白粮四碟食品,另放一壶白酒,一只酒杯,一个香炉。全家按老少辈跑在桌前,长者点燃三柱香、插在香炉、杯里倒上白酒,向天空洒祭,致祭天词后,向篝火嗑三个头,把四碟祭品和壶中酒全部倒入火中,燃起鞭炮。祭天仪示结束,回到蒙古包或居室守岁,吃所饭。

5、过大年。之前一介绍,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

6、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所有亲戚到最长人家聚集,下辈人向长辈人叩拜,上辈对下辈表示祝愿。然后,依次轮流拜年。拜完年整理茶桌,从年长到年幼依次就座,品尝浓郁、芳香的奶茶。喝过茶,摆上酒席,酒杯里斟满新年酒,也按年长年幼顺序一个个将杯中酒喝完。新年酒又称之为“新年礼”。饮酒期间歌舞相伴,孩子们放鞭炮,尽情玩耍。如有不能同大家一起欢聚的老人或残疾人,派人送去新年酒和新年饭,以祝健康长寿。这样的贺年礼节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7祭敖包。

“敖包”蒙古语音译为土石堆。长期以来,蒙古人一直把敖包当作地方保护种,逐渐形成了通过祭祀敖包来禳灾求吉的观念。现今蒙古人祭敖包的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敖包的种类很多,有扎萨克敖包(旗敖包),努图克敖包、埃里敖包。肇源现存的东义顺敖包,是达瓦旗人家族敖包,后成为旗敖包,已历200余年。

祭敖包时,用牛、羊、哈达、奶制品、酒等,首先由祀人到祭词,然后举行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活动

蒙古族的独特风俗

蒙古族的独特风俗有:游牧生活、骑马技艺、蒙古包文化、套马乐、蒙古族服饰。

1、游牧生活

蒙古族传统上以游牧为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草原紧密相连。他们常常居住在蒙古包(也称为“包子”),是一种以木框和毡覆盖的圆形帐篷。蒙古族人民依靠放牧和畜牧业为生,饲养马、牛、羊等牲畜。

2、骑马技艺

骑马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技艺和体育活动。蒙古族人民以勇敢、善骑马而闻名,骑马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蒙古族人民经常举行马术比赛和马球比赛,这是他们重要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3、蒙古包文化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住所,也是他们的象征之一。蒙古包通常由木框架和毡制成,结构坚固而适应草原环境。蒙古包内部布置简单而实用,通常以火炉为中心,床铺、食具、家具等放置在周围。

4、套马乐

套马乐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套马乐中,演奏者们手持马头琴演奏,音乐欢快而激昂。伴随着音乐,舞者们表演出优美的马步舞和独特的手势动作,展现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5、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男性常穿骑行时的长袍和宽松的长裤,盖上蓝色的蒙古帽。女性则穿着装饰华丽的长袍和头饰,常常使用色彩鲜艳的丝绸和手工刺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风俗

1、献哈达

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一种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去蒙古旅游经常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2、唱歌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是一种蒙古传统风俗。

3、递鼻烟壶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蒙古族的风俗有很多,像献哈达、唱歌、递鼻烟壶只是其中一部分风俗,还有摔跤、射箭、那达慕等风俗。

4,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5,婚礼的习俗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举行“姑娘宴”。

6,生儿育女的习俗

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如生婴儿为男的,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挂在门外。如所生婴儿为女的,就在门外挂一个红布条。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礼仪式,备办酒席招待亲朋,以示报喜。

7,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

扩展资料

蒙古族做客禁忌:

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生活比较传统,因此有许多忌讳,到草原上和牧民交往尤其要注意,否则会带来不愉快。

到蒙古包坐客,要注意不要踩牧民的门槛。还有,不要在火盆上跨过。吃饭时,不要把刀尖对着主人。坐的位置也很有讲究,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

如果在蒙古包中住宿,客人要睡在蒙古包的西侧。蒙古包的东侧是留给女主人睡的地方。这点一定非常注意。当然如果有单独的蒙古包更好。内地有些对草原上的牧民奇特习俗的传闻属于以讹传讹,千万不要当真。

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

骑马、坐车到牧民家做客,接近蒙古包时须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行至附近须下车马步行前往,进包之前,要把马鞭放在门外,若带进包内,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重。进门后靠左边行走,入包以后在主人的陪同下坐在主人的右边;离包时走原路线,等送客主人回去了再上马。

当给客人送茶或酒时,客人须欠身双手接。禁用筷子敲打饭桌、饭碗等,认为只有讨饭人才敲打碗筷。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