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龙岩特有的风俗(福建龙岩的结婚风俗)

野性与矜持更新时间:文化 140 次
龙岩过年的风俗:1、正月初一日,各家择定吉时开门,放爆竹,焚香点烛。

下面小编就为“龙岩特有的风俗(福建龙岩的结婚风俗)”的相关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为大家解答疑惑。

文章目录列表:

龙岩特有的风俗

龙岩过年的风俗:

1、正月初一日,各家择定吉时开门,放爆竹,焚香点烛,敬拜祖宗,男女老幼全新打扮,互道吉利话。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然后,家家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

2、早餐普遍为素食,团圆汤丸、红枣、花生、糯米甜饭。人们不打扫,不洗衣,不挑水。孩童放鞭炮取乐,大人走家串户贺喜。

3、各家为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大多摆出糖果、花生、甘蔗、金桔、甜枣、话梅、葡萄干等。客家备有肉丸、鸡肉、瘦肉、茶蛋、黄酒饷客,称为“食汤糁”,以劝酒至醉为热忱。

4、初二回娘家走亲戚,岳家热情款待。龙岩、漳平始以荷包蛋、粉干作点心,再行宴请。若是新亲,则更隆重。

5、龙岩的除夕,人们早早地起来杀头牲、开大床粄、烧香敬神、挂灯笼、贴对联、斩斩剁剁做肉圆,准备丰盛的团圆饭。一整天,忙而不累,且快乐和幸福着。团圆饭也叫年夜饭,但一点也不“夜”,半下午早早地就开食了。桌上碗筷要摆圆(不足十付摆十付,取十全十美之意),还要为过世的父母、外出未归的家人倒满酒,虚席以待,以表思念,以示同欢。

福建龙岩的结婚风俗

大体遵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仪式进行。

纳采 男方托媒人到女家说亲。如女方同意,则由媒人及男方长辈携未婚青年到女家相亲——“看妹子”。如双方同意议婚,男方须赠女方以信物(如金戒子)。俗称“过采”。

问名 男女双方互换庚帖,然后交算命先生查测生辰八字是否相合,俗称“合婚”。

纳吉 合婚得吉兆,即由媒人从中周旋,仪定聘金、嫁妆,并由男方备礼向女家定婚,俗称“小扎”。

纳征

婚约议定,择吉日正式下聘,俗称“大扎”。旧时多为买卖婚姻,聘金数量,据民国26年(1937年)县政府调查,一般需法币200~300元左右。农村多

以谷作聘金,一般30~50石不等。另加蛋、饼、鱼、肉、家禽等。鱼肉大体以女子每岁5公斤计,如女方16岁,即需鱼肉80公斤。女家须备办新娘应用的衣

饰、被帐、橱箱桌几和新郎的衣帽鞋袜等陪嫁妆奁,妆奁多寡视女方家境而定。旧谚云:“上等人家赔钱嫁女,中等人家将钱嫁女,下等人家赚钱嫁女”。虽然女方

实际所得不多,但聘金对男方经济上仍是沉重负担。

请期 男方选择好合卺吉日,备礼物与吉课大红帖送达女家,俗称“送日子”。亲迎

结婚前一日,男家张灯结彩,置花轿于大厅,请吹班奏乐,叫“养花轿”,迎亲日新郎披红挂花或坐轿或骑马,由媒人带领“亲家郎”抬着鱼肉等礼物,吹吹打打,

伴花轿来女家迎娶。

女家于中厅摆香案,由长辈妇女为新娘整容开脸梳头,穿戴凤冠霞帔。由族长或家长当厅书写婚书。新娘拜辞祖宗像及父兄后,在伴娘搀扶下上花轿。轿门悬挂八卦、剪刀、镜、尺,以避邪祟。

一路上新娘须出声号哭,否则被认为对娘家不利。女方须一长辈或弟兄押嫁,称“搭嫁公”,随花轿、嫁妆送新娘至男家,又称“送嫁”。到家后如吉时未到,将花轿放置门口大笆篮中,不得着地。

吉时到,由伴娘打伞,扶大红盖头的新娘踩红毡入门。厅堂内挂祖宗像,列三牲祭品,高烧花烛。

由礼生唱赞,新娘新郎拜天地、拜祖宗、拜爹娘,入洞房饮交杯酒。新郎给众人散发喜糖。众人哄抢嘻闹,不算失礼。然后吹班于下厅鼓吹,设婚筵宴请宾

客,尽欢始罢。武东等乡还有给新娘吃糖拌豆腐习惯,叫“合水色”。中山等处,饮交杯酒时有围观群众抢吃红蛋的谑习。

回门 结婚次日或第三天,新郎具礼偕新娘贽贽见岳父母,俗称“上门”。女家设宴款待,请亲友作陪,新郎坐首席。翌日,由岳父母携亲眷带剪刀、针、钻及新娘旧衣一二件,并备猪肉、点心

等到婿家探视女儿,称“做朝”,又叫“睐妹子”。

旧时男婚女嫁,繁文缛节甚多。但一般山村贫困农家,无力筹办,只好因陋就简,勉强成亲,多无以上六礼之烦。

福建龙岩的结婚风俗

龙岩家乡的风俗有哪些

福建闽南的家乡风俗如下;

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

2、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4、煎堆补天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常常阴雨绵绵,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蜗氏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民谣“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俗的生动反映。

相关内容

闽南即福建省南部的闽南地区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级市,以及漳平市,龙岩市新罗区(两地原属古漳州府),也包括大田县部分,尤溪县部分。北接福州市,莆田市,南与广东粤东地区毗邻,西与原汀州府界交界。

龙岩有什么独特的节日风俗

福建龙岩的春节风俗

正月初一

各家择定吉时开门,放爆竹,焚香点烛,敬拜祖宗,男女老幼全新打扮,互道吉利话。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然后,家家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早餐普遍为 素食 ,团圆汤丸、红枣、花生、糯米甜饭。人们不打扫,不洗衣,不挑水。孩童放鞭炮取乐,大人走家串户贺喜。各家为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大多摆出糖果、花生、甘蔗、金桔、甜枣、话梅、葡萄干等。客家备有肉丸、鸡肉、瘦肉、茶蛋、黄酒饷客,称为“食汤糁”,以劝酒至醉为热忱。

初二

回娘家走亲戚,岳家热情款待。龙岩、漳平始以荷包蛋、粉干作点心,再行宴请。若是新亲,则更隆重。

初三

龙岩城乡表演采茶灯、舞狮。客家盛行舞狮、船灯、龙灯、鼓吹、闹锣鼓和民间艺人的“打新年鼓”。这一天,客家人将过年敬神敬祖宗的“岁饭”煮吃掉。是日又称“送穷日”,即把家里垃圾看成“穷鬼”清扫出门。家人不愿出门,也不欢迎宾客。

初五

龙岩、漳平称“初五隔开”,客家称“开小正”。开始“祈神”,祈求全年平安发达,烧去悬挂在大门的帘纸,上杭城厢从初五至初十,择日全家团聚饮宴,各食一盘红蛋,以吉利话互勉。是日,可以挑尿捅,做小农活。有些地方开始传统的迎神活动。连城流传民谚有“初一祖、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婿郎(指初三初四拜年迟了),初五初六,有酒无肉(指为时更迟)”之说。事实上人们游乐时间常常至正月中旬。客家俗语云:“有吃无吃,聊(玩)到正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