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摩梭族丧葬风俗

煮酒慰风尘更新时间:文化 202 次
云南的风俗:1、对歌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

部分网友在问小编关于“摩梭族丧葬风俗”的相关问题。小编经过对网友的疑问收集了下面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摩梭族丧葬风俗

云南的风俗:

1、对歌

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

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的方法和途径。

2、哭婚

哭婚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3、抢亲

在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即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

4、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

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

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走访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残余。

6、剽牛庆丰收

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族长主持,将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共庆佳节。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8、树叶信

在景颇、傈僳族中流行过的“实物信”,利用树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种树叶都代表不同的含义。

如男子用两片嫩叶加上等物,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女方有意则回赠草烟、芦子等,如表示拒绝则把两片树叶翻成背靠背送还给男方。住地相距较远的亲人如收到一条二指宽的剥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扩展资料:

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苗族的习俗

泸沽湖摩梭人的风俗

摩梭人,独立于56个民族之外的人群。

走婚,摩梭人特有的婚姻习俗。

大不同于其他民族,摩梭人中,在孩子13岁那年,就会举行盛大的成人礼。接受仪式的男孩女孩,要分别站在祖母屋的男柱女柱之下,换下童装,着成人衣服。从此之后他们的身份便由男孩女孩变成男生女生,或者男人女人。

成人礼上,女生会得到两种最重要的东西。一件是母亲亲手做的百褶裙,365道褶皱,代表一年365天;一件是舅舅亲手打制的银腰带。

一个女人一辈子至少会有两条银腰带。第一条,舅舅打制,成人仪式上由舅舅亲手给她带上,大约两指宽。第二条是女人怀孕之后她的男人打给她,最少三指宽,腰带的宽度,代表他男人爱他的程度。如果有人围着一条五指或者更宽的腰带出门,我想很多人都会很羡慕的。

不同于女生的是,男生的成人礼物则全部都由舅舅送给他,一把刀,一条腰带,一顶帽子。而这些,一会你就会知道,绝对都是实用性的战略层面的物件,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生的后半生。

成人礼之后,这些男生和女生就可以自由恋爱了,家里的亲人也都不会在这方面强加干预。可在外面世界,能接受孩子13岁之后就恋爱生子的家长那得多开放。

如果一个男生遇到自己喜欢的女生,他会采用一种特殊的求爱方式—扣三下女生的手心。这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告白,但他们的告白是无声的。这时,如果女生没有和这个男生交往的想法,那这个女生就无需回应,男生也不会死缠烂打(想到这我就觉得那里的男生真有素养)。而如果女生同样中意这个男生,则也要回扣三下男生的手心,意为“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到了这,男生幸福又惨杂着痛苦的时候就要来了,因为是时候爬花楼了。

①花楼。每户摩梭人的家都至少会有一座花楼,13岁以上的女人会住在二楼,她们的房间也叫花房。所以一家人会有很多花房。

②为什么要“爬”花楼。爬花楼是考验一个男人身体素质的标准,也是这个男人是否愿意为女人付出的标准。摩梭风俗中,只有在孩子出生之后认祖宗那天,女人的家里人才会知道孩子的父亲、女生的男人是谁。所以在这之前,男人来找女人的时候要避开女生家里的舅舅和狗,晚上天黑之后偷偷从房子外面爬进女生的花房,并且在天亮之前离开。这个过程也许会持续很多年,直到两个人觉得再没什么必要联系。也许你会疑问,两个人,从认识,到生孩子,爬花楼持续这么长时间,会保证不被发现吗?这个我只能告诉你,一.在摩梭人里,没有人有兴趣知道女生的男朋友是谁,不会故意去观察。二.万一真的被家里人发现。那么发现的人也会当做什么都没看到,不会到处宣扬。

话说一家人有那么多花房,男人怎么才能进到心仪的女生房间呢?当然不能想爬哪个就爬哪个,那样的人不是小偷就是流氓了。当两个人扣完手心决定先相处一段时间的时候,他们会约定好一种暗号,不管是猫叫狗叫或者是什么什么,只要当男生去到女生的家里发出暗号的时候,女生能认得出来并打开花房的窗户就好。这样男生就能定位爱人的屋子了。

舅舅的成人礼物开始上场。女生打开窗户,男生把长腰带扔上花房,女生帮忙系在结实的柱子上,男生这才能爬上去。第一次去,男生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宣告主权:把刀插在窗梁上,挂上自己的帽子。意思是这个女人在和我恋爱,别人就不要觊觎了,而且通过这个,女生的家里人也就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在恋爱。这个时候家里的长辈要密切观察女生的身体变化,因为在你不知道的时间,可能两个人圆了房,就会怀孕了,女生怀孕之后,要适当减少她的劳动量。

爬花楼的初期,两个人在房里也就是聊聊天,相互了解一下,如果发现相处不来,则男生拿走自己的刀和帽子,不再来爬花楼。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两个人可以确定在一起,可以确定关系,那么他们就可以行房。

看到这你也学会问。难道不结婚吗?难道不领证吗?难道不摆酒吗?难道不收红包吗???告诉你,这些统统没有。在摩梭人的世界观中,她们自己的信仰要比法律重要的多。他们确定夫妻关系通过的是一把梳子,男人亲手打制的银梳子。从那之后,女人会把这把梳子插在头上,意为“我结婚了”。如果有一天她们任意一方决定不再维持这段婚姻关系,女人会把梳子放在男人进来的窗户边上,意为我们分手,男人就会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带着梳子和自己的帽子走掉。或者男人想分手,就会把梳子要回来。这绝对不是什么小心眼儿,吝啬鬼的事儿,因为这是信物。这就是好聚好散,婚姻就是这么简单。

女人怀孕之后,男人要送给女人一条银腰带。“银”在摩梭人的世界是很重要的,不管男人女人都要带,银腰带一方面可以护腰,暖宫之外,还可以反映女人的身体变化,健康出现问题,银腰带会变凉变暗,如果腰带又热又亮,那么说明女人身体健康。女人的家人通过观察腰带的变化推测孩子的天数,进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以上,我想告诉你的是,摩梭人不是一妻多夫或者一夫多妻制,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就可以改变自己的配偶。他们虽然没有走法律上的程序,但是你要相信“信仰”这两个字在信徒的心里比任何东西都要重。

而且,随着摩梭人逐渐开始融入现代世界,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虽然13岁仍然会举行成人礼,可是很多家长在那之后还是会选择让孩子们接受学校教育。虽然在女儿国里,教育水平依然很落后,非常需要老师,孩子上到中学之后都已经很难,但是他们仍然期待孩子会有一个比她们更好的未来。

泸沽湖摩梭族简介

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泸沽湖畔,世代居住着摩梭人,约有5万左右人口,世代以打猎捕鱼为生,主食以包米和土豆主,放牧牛羊,过着很是贫穷的生活。

摩梭人没有自己民族文字,又因人口太少,被纳入纳西族,其文化自成一体,又与周围民族相互影响,信奉藏传佛教,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摩梭人走婚并非原始的母系氏族制度,是明清两代封建土司制度下的产物。成人礼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人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即可走婚,所以女孩13、4岁就成为母亲。

走婚是摩梭人特有的风俗习俗,摩梭人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但是婚姻却也族人认可,男女关系相对稳定。母亲在家庭中绝对权威,掌管一切,母亲替女儿选夫,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男子白天回自己家劳动,晚上女孩子住宿,如果女方家有体力活,可以请他留下帮忙,当年过节女方到男方家探望,双方就像亲戚一样走动。男方没有抚养小孩的义务,当然男方年迈时小孩也没有赡养义务,白天女方家里有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到了晚上,所有的“阿注”都要与自己的“阿夏”家约会住宿。世代的父亲在白天都不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当父亲老了走婚困难时,孩子们可以去他家探望。如今当地的摩梭人生活条件大为提高,国家为他们创办学校,摩梭人的后代如今都进了学堂,有些考上山外的名牌大学,当然也就无法走婚了,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孩子,还有走婚生娃的习俗。同船的男生大赞走婚好,可以减少很多婆媳矛盾,兄弟姐妹也能和睦相处,不会为鸡零狗碎的琐事吵的一地鸡毛。

当地大部分摩梭人都把自己的房屋租给外地人做旅游民宿,自己一家人再建一所小屋居住,每年都有几十万的租金收入,另外村中组织他们在码头做游船生意,每天按时上下班,8位游人一船,每人50元,特例需请示村长,每天的收入都要上交村里,年终再按每户分红,过着简单的集体主义生活。

上午,我们坐游船摩梭人的游船到里务比岛 。位于泸沽湖的中南部,与吐布半岛将泸沽湖一分为二,西北与蛇岛相望。岛屿的一侧为 石笋,成为天然的码头,一条蜿蜒的小道直接通往岛屿的顶部,道路旁边有许多杜鹃花以及野樱桃树。花丛的 尽头为 藏传佛教寺院里务比寺,里务比岛与谢瓦俄岛,里格岛并称为泸沽湖蓬莱三岛。里务比岛是湖中五个全岛中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一个。“里务比岛”在摩梭语言是“中间歇歇脚”的意思。以岛为界,岛的北部化为四川境地,以南则为云南境界。

阿哥坐在船头划桨向前行驶,阿妹坐船尾把握方向,摩梭人的阿哥阿妹是亲兄妹,兄妹俩默契合作,环岛漫游。游人身穿救生衣坐在船中间,欣赏着,观望着泸沽湖美丽景色。小船划到岛北面时,阿妹问我们,看看此处的湖水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即刻观看湖面,哇,清透的湖水怎么会有两种颜色,有深有浅,12米深的湖底绿植尽收眼底,像一幅山水画。阿哥说此处有地下泉水,可以直接饮用,远离尘世,地处深山的泸沽湖一汪清泉,清澈见底,十几米深的湖水似乎可以伸手触底。惊奇的游人们一边大赞泸沽湖之美,一边伸手掬起湖水品尝,一种凉凉的,甜甜的,甘露的泉水,沁人心脾。

湖面上成群的野鸭子,自由自在,逐鱼戏水,好不自在。水性杨花盛开着白色的小花,星星点点,随风飘扬,点缀湖间。空中的海鸥跟随着游船上下飞舞,游人们抛洒面包屑,引出大批海鸥争相逐食,近距离观看海鸥,引得游人们一阵阵欢呼,纷纷抓拍,与海鸥合影留念。

兄妹黝黑的皮肤是高原气候的亲切馈赠,强烈的紫外线2天也使我显现本色,阿妹友好提醒我用围巾遮盖我的面部,与阿妹闲聊之间,对摩梭人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大家诚邀阿妹唱歌,阿妹也不推辞,一展歌喉,如同百灵鸟,歌声婉转清脆,飘荡在湖面上,博得众人阵阵掌声。阿哥则总是微笑,不多言语,有问也应着。

阿妹遗憾的说,他们的孩子们虽然都上学读书,但对于摩梭人的山歌却不热衷学习,终究有一天会失传的。

游岛回来,码头岸边,有一位当地老奶奶在卖苹果,苹果紫红色,不同于其他地方,我停下脚步,拿起一个,放在鼻子下,使劲嗅着,一股淡淡的果香,刺激着我的味蕾,老奶奶热情的介绍说,这是泸沽湖当地的高原糖心苹果很甜很甜。在这远离尘嚣,海拔2865米处的高原地带,泸沽湖岸边,长长的日照,生长的苹果绝对,10元3斤,就地用纯净水洗了一个,一口咬下去,那种口感绝对是我前世味蕾未曾感觉过的,浓郁的清香,脆甜,于是欢快的吃起来。

美丽的泸沽湖,神秘的女儿国,传说中的摩梭人,终于目睹芳容,情结释然。

再见,还会再见泸沽湖!

泸沽湖摩梭族简介

摩梭葬礼使用彩画

执行/汤剑华 阮加・达史独玛, 活了95岁,2006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七)在自家的摩梭祖屋过世。她的葬礼在5月19日~21日举行,整个过程隆重而繁复,每一个细节都堪称摩梭文化的千古绝唱。摩梭人不立碑�不建坟,死后要捆绑成胎儿状入棺火葬,然后把骨灰撒在山上或埋在树下。因为他们坚信灵魂不灭,在此地消亡正是为了在别处重生。

阮加阿日(阿日,摩梭语,意为奶奶)不在了……2006年5月10日清晨,我接到里加咀村小老师革帕・颜伍降初报丧的电话。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也知道阮加阿日早就做好了准备,甚至我也做好了准备,可这一天真的来了,却从心底里抽出了阵阵悲痛…… 这一天是我刚刚从山里返回深圳的第二天。

……

2006年5月19日 (农历四月二十二)葬礼第一天

一大清早,摩梭好友慈仁多吉就帮我找好了一辆微型车,它可以一直把我送到山根底下的瓦场。车到永宁乡时,像往常一样去农贸市场里买了些点心和烟酒带上,是给阮加阿日的。到达瓦场不久,远远看见阿泼・宾马正牵着两匹马从山上下来,几小时的山路,为了接我,他一定是天蒙蒙亮就从家里出来了。

阮加家院子内外挤满了乡亲,一进大门,就看见了坐在院子里的迪比老达巴(注:达巴,摩梭本土巫师,也被尊称摩梭智者),连忙走过去见礼,老人家也走上前来握住我的手。我问:“还没开始洗马吗?”老达巴说:“我们在等你啊。”在场的乡亲们也都围过来打招呼。阿日的儿子达史独枝和孙子们一一过来紧紧地握我的手,一再说:“画儿回来了,我们好高兴。”我说:“我做了一张阿日的照片,不知你们可不可以把它放在灵堂上?”阿日的次孙达巴甲次爱不释手地摸着照片说:“可以放的。”阿日被捆成胎儿状的尸体已于凌晨时分从地坑里取出安放在了棺材之内,照片被恭恭敬敬的靠放在棺材前面,阿日深邃的眼睛安详地看着每一个人。我在灵前点上了酥油灯,跪地给阿日磕了三个头。

村里各户的妇女陆续前来送礼,然后在灵堂前点灯哭诉。礼品大都是麻布、大米、肉、酒,水果、钱等,按习俗每家都会在灵堂前供上一碗白酒、一碗苏�玛酒、一支枯树根和一个荷包蛋。主人家特地请了专人管账,所有的礼物都要登记在册,葬礼结束时或今后别家葬礼时要等值还礼,这是祖上留下来的规矩。

妇女们跪在灵堂前悲痛欲绝,哭诉达史独玛生前所给予的恩德厚爱以及一些往事:阿日啊阿日 / 您就这么走了 / 我再也见不到您了 / 从今往后只能在梦里见到您 / 您就像一只仙鹤飞入云彩 / 被云彩遮住 / 我再也看不到您了 / 我小的时候 / 您一直照顾我 / 现在您走了 / 再也没人给我讲故事了 / 您的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啊 / 阿日啊阿日 / ……

有的妇女哭诉到动情处声泪俱下,长跪不起,几乎气绝。

“洗马”仪式开始了。洗马,是葬礼中的重要仪式。被洗的马寓意死者亡灵回归祖居地时的坐骑。马要配上华丽的笼头和鞍垫,由孝子贤孙自院内骑上马出门,到村外小溪边用三碗水象征性地清洗马身,再由数位小伙子陪同,骑马绕村。

……

我坐在院子的一角,静静感受着现场的一切。阮加家的庭院很小,为了葬礼已临时做了修整,因家里贫穷加上人口不多,尤其是女性成员一直很少,所以没有像其他人家那样修两层的转角楼,庭院里除了经堂以外,只有几间平房。现在所有的房间都腾了出来,分别用做挂礼的帐房、食物存放、茶房、休息房等。

眼前浮现了第一次见到阿日时的情景。刚来里加咀时,听村里人说阮加家阿日是全村年纪最大的老人,就去拜见她。我走上前问安,她好像没听见的样子。我和翻译坐在阿日身旁搭讪:“阿日,阮加家是不是最早来里加咀住的?”还是半天不回答。过了好一会她才慢慢坐起来,捋捋头发,那是一头花白的短发,这跟摩梭女人都蓄长发并用围巾包头的习俗很不同,轮廓很深的脸庞,让人不由得去联想老人家年轻时的美丽容颜,而她那瘦弱的身躯、苍老的面容和失神的双眸,还有那弯曲的手指,也在那一瞬间深深烙在了我的记忆里。

……

2006年5月20日 (农历四月二十三)葬礼第二天

早上到阮加家时,还没进院子,就看见迪比老达巴和四个徒弟坐在大门旁边晒粮食的架子底下,他们正在制作明天做“木卡布”仪式时的道具。木卡布是葬礼上一场非常重要的驱鬼法式,主要是清除口舌造成的粗言秽语,以及不吉利的议论。因为葬礼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宰牛杀猪的场面会引来许多凶鬼恶魔,还有周围人的一些说长道短,要通过念经把好与坏、美与丑分辨清楚,让家庭所有的人心灵洁净,身心平安。

……

2006年5月21日 (农历四月二十四)葬礼第三天

二楼经堂的油灯闪烁,喇嘛们在诵经,他们几乎整夜未眠,等一下要先于送葬的队伍到达火葬地,为死者做最后的超度。按着大喇嘛测算的时辰,出殡的时间是今天凌晨四更天。

祖屋内两个守夜的男人在火塘边烤火,灵堂右上方那只悬吊着的孤灯散发着冷冷的悲戚的光,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令人呼吸困难的气息。

……

起棺的时刻到了,永珠次尔达巴向死者再做交代:不要留恋阳间,不要牵挂人间凡事,专心向着祖先的迁徙路线顺利返回。

……

点火的时刻来临。只能站在远处的妇女们必须停止哭诉并在点火前撤离现场,以避免哭声干扰死者聆听佛经。按着事先算好的准确时辰,主持喇嘛发放了第一根火种。这时,除留下两位事先指定好的专门负责“烧人”的人之外,乡亲们纷纷向死者磕头告别,然后迅速离开,以避免死者的灵魂再跟随活着的人回到家中,也防止活着的人的灵魂被死者带走。

……

送走了外村来的亲友,主人家又邀请所有帮忙的人落座,永珠次尔被请坐上座,村里的两位长老达巴年事已高,此次让他在这次葬礼上挑起了大梁,其余的乡亲坐两侧,女人们坐在外圈。开始敬酒。

……

最后,扎支对在座的所有人说:“年轻人们辛苦了!我代主人家谢谢大家了!”主人家最后一次给前来的乡亲每人发了一块猪膘肉和一个饭团。我想起了木帕老达巴的话:只要有猪膘肉和饭团,我们就是摩梭。

抬起头,我仿佛看到阿日像蝴蝶破蛹一样飞了起来,阿日在笑,她幸福极了,美极了,像个孩子。

摩梭葬礼使用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