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泉州祭祖民俗(泉州有什么特别风俗)

夜踏笙歌更新时间:文化 154 次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

以下是一测网小编针对“泉州祭祖民俗(泉州有什么特别风俗)”给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查阅和参考!

文章目录列表:

泉州祭祖民俗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等,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是流行于我国民间和汉字文化圈诸国的祭祀节日。中元节到来时,我国一些地区有“普渡”习俗,也就是祭祀敬拜亡魂的活动,因此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普渡节。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盘点泉州中元普渡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到来时,福建泉州有所谓“中元普渡”的习俗。所谓“渡”,即指泉州民间鬼魂崇拜的习俗中,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

在泉州有句俗语是“七月半祭祖”,这其实是人们对逝去先辈们的一种祭奠和表达哀思。每到中元节这一天,也有的在农历七月选一天,人们以鸡鸭鱼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门前路边烧纸钱放爆竹普渡孤魂。

在泉州,农历七月成了普渡月,中元节也叫普渡节,是民间做佛生日(有些地方则把佛生日跟普渡分开,是两种节日)的高峰。过去泉州按地区轮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请,搭台请唱高甲戏,就图个热闹。泉州一些农村有做“七月半”习俗,俗称“做半段”。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土地神明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

泉州普渡有公普和私普,公普一般由民间集资,请道士或僧侣举行法会。泉州古代普渡的祭祀活动,都有地方官员出面主持,他们往往利用普渡日同时祭“无主鬼”和城隍神,让合境无主鬼魂享受祭品而不为祟作乱人间,并利用城隍神威,倡善惩恶,令百姓安分守己,使官吏不敢欺上枉下。

宋代以来,普渡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举行的,其祈求的内容甚多:或祈死者无厄幽沉滞之悲;或求生者获五福康宁之祉;或蕲雨泽以抗旱;或冀赦过以除愆等等。到清道光(1821—1850年)间,普渡祭祀仪式有所变化七月初一起,各社副曾道设瞧,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当地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正普,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在晋江,“初一起,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唐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泉州城内有38个铺,因此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只好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二日。

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泉州地区规模最大当推石狮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属猴),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之俗谚。

不过自从清代道光以后,泉州普渡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陋俗,这与普渡信俗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奢侈攀比和结怨械斗等弊端有关,超出了民间信仰的范畴。像石狮“龟湖大普”之日,家家户户大操大办,均以客多为荣以客少为耻,以故陌生人也被强拉入席助声势,如此铺张浪费致使许多村民倾家荡产。

当时,泉州地方封建势力抬头控制了祀神鬼的活动,往往为私人恩怨蓄意挑起争端。有的好事者为向仇家示威,于普渡日抬出铺主公和境主公巡境游行,常常因巡境越界而导致流血械斗。清代泉州出名的“东西佛”械斗延续300多年,为祸之烈历史未有。

而进入80年代以来,民间泉州又在鬼月私下拜敬无祀鬼魂。现在每年普渡月,泉州也提倡禁普,政府会劝导民众不作普渡,反对搞封建迷信和大肆操办,禁止喝酒闹事和酒后驾车,因此普渡现没有以前热闹了,但历史悠久、隆重丰盛的中元普渡活动依然是一代人童年时的回忆。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泉州有什么特别风俗

1、拜月娘妈,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2、烧塔仔,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孩子们还相邀互相参观。

3、划拳和摇骰子,这是泉州酒文化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人猜的是闽南拳,也可以叫泉州拳,因为同厦漳两地划的闽南拳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4、公鸡娶妇,指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

5、哭嫁,新娘出嫁是大喜事,但是在泉州,新娘出嫁时是要大哭以示悲伤。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

福建祭祖的由来

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在一些地方,冬至有扫墓的习俗,在福建冬至扫墓这个习俗,已经形成了很久,那么福建冬至扫墓的由来和禁忌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冬至习俗 民间活动有哪些

福建冬至扫墓的由来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冬至祭祖,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你可能感兴趣:为什么要过冬至 是第几个节气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你可能感兴趣:冬至的起源 需要注意什么

冬至扫墓禁忌1、衣着朴素,女性不必涂脂抹粉,家人带上香烛以及供品,不可在墓前杀生。如要献花,以菊花为宜,可把花瓣剥散洒在坟碑前。2、上坟地后,先着手清扫墓地周围杂草,尤其要注意观察坟头上有无杂树,如果有树就要拔掉;再观察墓前有无杂土堵住小明堂,以及排水沟是否堵塞。3、观察墓架以墓碑是否有塌陷以及破裂,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请风水师前来指导采取措施弥补。4、把供品奉上,点燃香烛和焚烧纸钱。一般要率家人向先人三鞠躬后读祭文,以表达后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5、离开之前点燃鞭炮,公墓区也可在指定地点燃放鞭炮。6、全家人可扫墓后聚餐,以素食为主,延续吃馄饨、饺子、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7、无论是烧纸钱还是点鞭炮,都要注意个人安全,并应注意防火,应在火星燃尽之后方离开。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泉州的家乡风俗

泉州民俗 泉州民俗文化,积淀深厚,绚丽多彩。动态静态,林林总总。在节日民俗中,元宵节最为风光,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狂欢节”。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张灯结彩,花灯展览、文艺踩街,万人空巷,举城同乐。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习俗、人文景观,已成为当地一大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近年来确定为“旅游文化节”。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泉州也十分红火,“龙舟竞渡”、“采莲”习俗,蔚为壮观。泉州人过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元宵节,明月当空,家人团聚赏月、吃饼或搏“状元”饼。泉州城里,这一夜,许多人都到江上泛舟赏月,有的在江边悠然地鸣奏南曲,很有雅趣。 泉州被称为“戏曲之乡”、“戏窝子”,拥有一批风情万种、不可多得的传统艺术珍品。 在戏台上,有优雅委婉的梨园戏,有妙趣横生的木偶戏,有端庄诙谐的高甲戏,武功高超的打城戏,以及韵味深长的南音艺术。如今,这些“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古稀艺术,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传诵于泉州城乡、海峡两岸、东南亚乃至欧美拉。除此,民族音乐、舞蹈、曲艺等,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笼吹、北管、十音、茶歌、民谣、大鼓吹;拍胸舞、彩球舞、车鼓舞、火鼎公婆以及泉州方言说书讲古等等。 泉州是南派少林拳术的摇篮,其中,五祖拳、白鹤拳等南少林武术祖拳独树一帜,流传于福建、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日本等地。古代泉州民间练武之风极盛,至今传承有人,所以群众性武术运动很活跃。 在传统工艺方面,彩扎、剪纸、刺绣、竹编等千姿百态,纷呈异彩。木雕、石雕、瓷雕蜚声中外,尤其是惠安青石雕更是让海外华人华侨引为自豪。闽南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范寿春说:“海外乡亲对青石雕很有感情。我的家乡在惠安,当然对惠安青石雕也就更有感情了。惠安青石雕(包括花岗石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以龙柱、石狮和各种人物浮雕为代表,它的特点是雕画结合,精雕细镂,形象生动,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泉州对外开放历史悠久,形成多元宗教共存。在这里,不但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胜迹,还有遍布城乡的民间信仰习俗,如天后妈祖、保生大帝等,都被泉州人乃至台湾同胞尊为地方俗神而加以虔诚敬奉。其中,世界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迹摩尼寺,也就是草庵寺就坐落在晋江罗山镇华表山麓。毕业于大学历史系的蔡惠琼小姐对家乡的景观了如指掌,她介绍说,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于公元三世纪创立的一种宗教,唐高宗年间传入中国,至唐元开中已传至泉州。这座草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依山崖而建,用石头构筑,单檐歇山顶,崖壁上凿有一个圆形佛龛,里面雕刻摩尼佛像。摩尼佛像高1.52米、宽0.83米。佛像身上穿着宽袖僧衣,坐在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庄严肃穆。” 泉州的民居建筑,又是一道亮丽风景线。漫步在泉州古城,随处可以看到古老的宅第。泉州南建筑博物馆馆长黄金良说:“泉州的建筑特色体现了‘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宫殿式’的建筑风格。” 其中那“官式大厝”,中轴对称,富丽堂皇,屋顶悬山曲线、燕尾翘脊,生机勃勃;屋下木雕石雕,金碧辉煌。现存的南安官桥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鳞次栉比,出砖入石,古色古香,气势宏伟。这些民宅是泉州古代建筑的精华。 泉州的人物服饰,更是独领风骚。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惠安女。黄斗笠、花头巾、齐肚装、银腰带、大折裤,被人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那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款式,协调的造型,与惠东沿海蔚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相映成趣,倾倒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与采风者。又如东海霞埔女,春夏秋冬都喜欢在头上簪花插钗,成了头上的“花园”、“发髻中的彩虹”。 泉州的饮食文化更是别有风味。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丰富的食物资源,用以传统的制作工艺,形成侨乡的风味食品有滋有味,名扬四海。泉州市旅游局局长说:“泉州牛肉羹饮誉海内外,它又脆又酥松,美味可口。蚝仔煎、炒蟹花、深沪水圆汤(鱼丸汤)、崇武鱼卷、捆蹄等都很有特色。” 此外,元宵汤圆、烧肉粽、面线糊、衙口花生、安溪柿饼、永春老醋、安海土笋冻、泉州绿豆饼,南安花生糕、德化糯米糍等老字号食品,则是海外赤子魂牵梦绕、激起无限乡思乡恋的故乡风物。如今,泉州温陵美食街更成为泉州风味食品的窗口之一。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经济为主旋律的综合节俗也因地制宜,应运而生。如南音大会唱、国际木偶节、南少林武术节、广场民间艺术节、旅游文化节、民间歌咏节,又如德化陶瓷节、安溪茶艺节、惠安石文化节、石狮灯谜艺术节、晋江服装鞋帽节、南安建材博览会等融产品推介、旅游观光、艺术博览、民俗风情于一体,尽情地显示当代泉州新风尚……

泉州的家乡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