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端午吃药根的风俗(端午节插艾蒿是为了什么)

独坐楼窗间更新时间:文化 103 次
在古代,人们疗疾大多靠民间的验方,老百姓也大多能识好些草药。因此每到端午节时,人们便采集各种各样的草药,以备不时之需。

本站独坐楼窗间对网友提出的“端午吃药根的风俗(端午节插艾蒿是为了什么)”问题,进行了下面的分析供大家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端午吃药根的风俗

在古代,人们疗疾大多靠民间的验方,老百姓也大多能识好些草药。因此每到端午节时,人们便采集各种各样的草药,以备不时之需,于是,就形成了端午采药的习俗。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夏小正》记载:

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岁时广记》卷“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

五月初五,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癞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人们还常以癞蛤蟆的唾沫,煎汤过午给小儿洗澡,据说可以减轻痘疮的发病。

在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癞蛤蟆之俗,如江苏在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唾沫,制作中药蟾酥。

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当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的传说。

五月捉取蟾蜍的习俗,文献上所见甚早。《淮南子》写道:“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鼓造”即蟾蜍。也就是说,汉代人捕捉蟾蜍,为的还不是蟾蜍,而是为“辟兵”,蟾蜍何以辟兵?这与古人的信仰有关。

汉人张衡在《灵宪》曾交代月宫中这只蟾蜍的来历: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由于蟾蜍被编入嫦娥传说,于是也和不死灵丹挂上了钩。《抱朴子·内篇》介绍不死灵药有五种,称“五芝”,其中“肉芝”就是“万岁蟾蜍”。

方术家所传说的五种神芝,色彩各不相同,服之可以长生不死。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五芝为:

赤芝名丹芝,黄芝名金芝,白芝名玉芝,黑芝名玄芝,紫芝名木芝。

据说万岁蟾蜍的神奇,来自头上的角,即肉芝,药力在灵芝以上,是长生不老的仙药。不仅“服之长生”,而且神奇非常:

蟾蜍万岁者,头上有角,颔有丹书八字,五月初五午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划地,即为流水。能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矢皆反还自向也。

这就是《淮南子》讲到的蟾蜍辟兵的来历。在江南的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时有采药、驱狼等传统。俗话说:

五月端午草,百样都是药。

端午节前都是草,端午来到都是药。

于是,民间有在端午节这天上山采集地椒、野茶、苣苣、蒲公英、匾蓄、刺蓟等药材,以备单方土法治病之用。

湖南湘中一带,在端午日偏重于采集久明光、天泡草、苦瓜叶、马齿苋、蒲公英、苦秣菜、金银花等,以便暑天备用。前三种是洗药,能防疮疖及痱子;后几种是吃药,能防痢、消炎、清肺热。

从前,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常有恶狼出没,小孩及家禽被狼叼走的灾祸时有发生。传说,每逢端午这天狼儿子出天花,死亡率高,成活率低,这样狼就难以大量繁衍。人们也乘狼之危,于端午这天,塞封狼窝,烟熏驱狼,以保人畜平安。

沐兰汤是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中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写道:“五月初五,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在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很有好处。

旧时,绍兴号称锡半城,锡箔工人多达数万。端午节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黄酒宴请工人,下午例行休息。锡箔师傅多善饮酒,往往喝得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有浓茶供他们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为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相沿成习。

端午习俗虽然显得有些原始,但是却反映出古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民间智慧,很大程度上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朴素的卫生防疫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端午吃药根的风俗

端午节插艾蒿是为了什么

中国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插艾蒿是为了防瘟疫、疾病。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古代习俗中端午节是恶毒的日子,人们插艾蒿是为祈求平安防灾病瘟疫,科学解释是端午季节天气燥热,疫病比较容易流行,同时蛇虫繁殖容易伤人,而艾蒿散发的味道具有一定的驱虫效果。

插艾蒿是为了干什么

中国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插艾蒿是为了祈福防病,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古代民俗中被认为是恶毒的日子,插艾蒿是为了祈求福气,防病防灾。

科学解释是在端午节的季节,天气燥热,疫病比较容易流行,同时也是蛇、虫繁衍的季节,家中时常可能出现蛇虫咬伤人的事,艾蒿散发的味道可以一定程度的驱避蛇虫。

端午节插艾蒿是为了什么

端午节洗澡的草药名称

1、艾叶:艾叶为中药名,又名艾草,学名:Artemisiaargyi,为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晒干药用,有一种香味,端午节常用来挂在进屋的门口边,用以驱邪除瘴和用于煎水洗澡,_病排毒,还可以用于艾灸,除去体内毒素。

2、菖蒲:菖蒲,学名:Acoruscalamus,为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也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3、淡竹叶:淡竹叶,学名:Lophatherumgracile,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黄白色。根叶药用,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之效;端午节常用煎水洗澡排毒解毒_病。

4、鱼醒草:鱼醒草,又名蕺菜,学名:Houttuyniacordata,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端午节时用于煎水洗澡和煎水当茶喝,排毒解毒_病。

5、扛板归:扛板归,又名蛇倒退、老虎利、猫公刺、猫爪刺、倒挂紫金钩、蛇牙草、拦蛇风、梨头刺、犁头刺藤等。因植物的茎和叶柄长满带钩的刺而得名,任何毒蛇不敢碰它,遇到这种植物,也要倒退而行。学名:Polygonumperfoliatum,为蓼科蓼属草质一年生藤本植物。具有化瘀补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之功效。端午节时用于煎水洗澡,排毒解毒_病。

6、葛藤:葛藤,又名:野葛、葛、甜葛藤等,学名:Puerarialobata,为豆科葛属多年木质藤本植物。野葛气味甘、平,无毒。具有清热排毒、解痉镇痛,升阳解肌,透疹止泻,润肠通便的功效。端午节时用于煎水洗澡,排毒解毒_病。

7、车前草:车前草,又名平前草、车茶草、蛤蟆叶,学名:Plantagodepressa,为车前草科车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车前草全株入药,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端午节时用于煎水洗澡,排毒解毒_病。

8、金银花:金银花,正名为忍冬,学名:LonicerajaponicaThunb.,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端午节时用于煎水洗澡和用花泡茶喝,排解体内血毒。

9、灯心草:灯心草,学名:Juncuseffusus,为灯心草科灯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淡,性微寒。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等,端午节时用于煎水洗澡,排毒解毒,但用得较少。

端午节洗澡的草药名称

端午节用到的几种草药

艾叶菖蒲挂起来 ,粽子一到位端午的气氛就出来了。其实,这些沿袭千百年的端午传统蕴藏了不少养生玄机。今天,我们来聊聊端午里的中草药。端午节,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端午,意味著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1、艾叶艾叶,我们习惯称为艾草,端午前后,家家户户喜欢在门前悬挂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之痛的功效。外用可祛湿止痒。端午前后的艾草,阳气最纯,药气最浓。

食:艾叶煮鸡蛋

做法:煮鸡蛋时放入艾草

功效:活血调经。可用于宫冷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人群。

鲜艾叶可涂擦,或煎汤熏洗,对皮炎、湿疹等疾病有一定功效。艾叶煎水洗头,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安眠的功效。艾叶煎水沐足,起温经散寒通络功效。

药枕

用细软干艾草做成艾枕,可祛风散寒,止寒湿型头痛。

端午灸

中医素来有“端午灸”的传统,为的是将端午时节逐渐生发的阳气利用艾草通达于体内,温通气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从而实现远胜平时的治疗功效,实现冬病夏治,如艾绒灸。

2、菖蒲

端午人们清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的气味比艾叶要缓和一些,更适合室内悬挂。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杀虫灭菌的药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菖蒲,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寓意其可“斩千邪”,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将其认为是吉瑞的象征。

3、雄黄

雄黄,其药性辛而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 雄黄的成分是硫化砷,一经加热就会变成三氧化二砷,说三氧化二砷您可能不知道,但是它还有个名字叫做砒霜。

4、中药香囊

佩戴香囊,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端午时节,蚊虫滋生,中药香囊具有驱除蚊虫、避邪除秽、调摄养生的功用。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青蒿、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辛夷、麝香、冰片、苏合香等。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起到防病的目的。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支气管哮喘及过敏体质要禁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

5、粽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包粽子的叶子,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使暑热之邪从小便出;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属于 “天然绿色食品”

6、粽子

粽子里面的糯米味甘性平,补中益气、健脾止泻、止汗。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对于消化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脾胃虚弱的老人和孩子最好少食,特别是小宝宝尽量不吃。刚刚病好的人消化能力虚弱,也建议不吃。痰湿火热盛、有积滞的人也建议少吃或不吃。粽子中的红豆薏米:健脾、利水消肿、养心;粽子中的红枣花生:健脾润肺安神。另外,如果我们吃肉粽,里面有虾仁、鸭蛋等荤食,可以泡杯山楂麦芽陈皮茶,可以消食、去湿、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