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中国民族风俗,仫佬族的特点和风俗

寒山远黛更新时间:文化 161 次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历史记载的文明史就超过了5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里,中华先民依靠自己的智慧,从衣食住用行等方面。

下面小编就为“中国民族风俗,仫佬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相关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为大家解答疑惑。

文章目录列表:

中国民族风俗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历史记载的文明史就超过了5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里,中华先民依靠自己的智慧,从衣食住用行等方面,不断探索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在探索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许多禁忌和习俗,最终形成了传统的民俗文化,甚至变成一种文化信仰,被大多数人心折首肯,薪火相传,许多风俗流传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习俗:

1、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2、元宵节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

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与佛教有关。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于是元宵节活动便更加丰富多彩。

近些年元宵节又增加了一项活动,叫“猜灯谜”。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猜灯谜不仅是一项饶有趣味的文字游戏,还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3、清明节

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对固定为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庶民百姓争相效仿,久而成俗,遂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每到清明节,不管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天气晴朗、春和景明,人们大都会趁这一难得的假期,回老家祭祖。无论老人还是小孩,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油然生出对家乡的丝丝牵挂。跪拜、烧香、磕头、作揖,看望那些在地下长眠的亲人,尽一尽儿女的孝道,正是中华儿女要发扬的美德。

踏青郊游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主要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4、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又称正阳节 、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得知楚国亡国之后,投汨罗江自尽,当地人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就纷纷划着船往江里投掷粽子喂鱼,怕鱼吃了屈原的尸体。时光荏苒,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作为习俗,从战国时代一直传承到今天。

对家有儿女的中年父母来说,端午最首要的还是守护孩子的健康平安。因为端午这天,暑气上升,五毒齐出。父母给孩子们点雄黄、挂香包、系彩绳,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

5、七夕节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女孩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女孩们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故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少女节”。

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6、中秋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7、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仫佬族的特点和风俗

仫佬族的特色和风俗是

仫佬族地区的手工业,大都没有脱离农业生产。

打铁工具虽比较简单,但能加工制作各种农具、生活用品。缸瓦业所制造的“沙罐”,轻巧耐用,是仫佬族地区的特产。

罗城较大的东门与四把圩场,早在清代中叶以前即已形成。有些仫佬族人兼营商业,农闲时,不少农民也从事小商贩的活动。

节日

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这是因为仫佬族除了拥有春节、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阳、灶王节等当地壮族、汉族共同的节日外,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仫佬族,即便与各民族共享的节日,也别具民族风味。

每个民族的有哪些风俗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如下:

1 、阿昌族:采茶

2 、 白族: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弹唱

5 、布依族: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剪纸,打曲棍球

8 、傣族: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象脚鼓舞

10、侗族: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驯鹿、爬犁

16、高山族: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善于梯田

19、哈萨克族: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主要从事农业

28、黎族:打柴舞

29:僳僳族:上刀杆

30、珞巴族: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族: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

34、蒙古族: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族: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羌寨

41、撒拉族:从事农业,艺也发达

42、畲族: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

43、水 族: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摆手堂

48、佤族:甩发舞

49、维吾尔族: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从事畜牧业

51、锡伯族: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盘王节、长鼓舞

53、彝族:虎节

54、裕固族: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族: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6个民族名称和风俗

56个民族各自的风俗如下:

1、汉族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汉族传统文化包括诗歌、绘画、音乐、书法、戏剧、饮食等方面。汉族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等,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其传统文化以草原文化为主。蒙古族传统文化包括马术、歌舞、音乐、民间艺术等方面。蒙古族传统服饰包括蒙古袍、帽子等。传统节日包括那达慕大会等。

3、满族

满族是中国东北的一个民族,其传统文化以满族文化为主。满族传统文化包括满族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方面。满族传统服饰包括旗袍、长袍、披肩等。传统节日包括清明节、端午节等。

4、藏族

藏族是中国西南的一个民族,其传统文化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藏族传统文化包括唐卡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藏族传统服饰包括藏袍、帽子等。传统节日包括藏历新年、扎西德勒等。

5、壮族

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其传统文化以壮族文化为主。壮族传统文化包括歌舞、木偶戏、手工艺等方面。壮族传统服饰包括壮族服、头巾等。传统节日包括壮族三月三、壮族七月半等。

6、苗族

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其传统文化以苗族文化为主。苗族传统文化包括苗族舞蹈、手工艺、民俗节庆等方面。苗族传统服饰包括苗族服、头巾等。传统节日包括苗族花山节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壮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