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大学之道对人的要求_大学是大人之学

木烑华更新时间:文化 328 次
老刘讲《大学》——前言:大学,前言,大学,是孔圣人的学生曾子,参,所著,中庸,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现行,大学,有两个版本,一是,礼记,第四十二篇之原本。

《大学》前言

老刘讲《大学》——前言

《大学》是孔圣人的学生曾子(参)所著;《中庸》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现行《大学》有两个版本,一是《礼记》第四十二篇之原本《大学》,一是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大学》。本书讲的是前一个版本。所采用的原文,是依据清未阮元重刊的《宋本礼记疏本》。

宋朝时,程颐程颢兄弟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使之独立成篇。朱熹先生在二程的基础上,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从南宋以后,“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读书人想求取功名,就必须熟记四书。

老刘讲《大学》——前言

《大学》的版本

老刘讲《大学》——前言

两个版本的区别如下:

一、对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朱子改“亲民”为“新民”。

二、原本《大学》首章阐述三纲八目之后,紧接着是“诚意”章。朱子认为旧本的次序不对,于是重新调整了内容顺序。

三、在原本《大学》中,“格物致知”是放在八条目最前位置的,但后面却没有对“格物致知”进一步诠释。朱子认为原本《大学》有文字缺失,自作主张加了一段文字在其中。

注:朱熹加的文字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老刘讲《大学》——前言

大人之学

老刘讲《大学》——前言

《大学》阐明古人为学与修身次第,阐述了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三纲八目脉络分明,其实都是围绕“学”字而展开。“学”字为孔门第一义,所谓大学,大人之学也。

“大人”二字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大学》的内容是指导为学者贯通大学之道,并达到大人的水平的路径和方法。为学者只要笃实按照《大学》的指引做好“下学”的功夫,随着功夫的精进,最终自然就会到达“上达”境界,成就大人的德行和功业。

《大学》的“学”字内涵包含两个方面:

一、“大人之学”即“一贯之道”,也就是孔子在《论语》中对曾子与子贡说的“一以贯之”。究竟什么是“一以贯之”,在《大学》正文的三纲八目讲解的时候会详细说,读者先不要着急。

二、“学”是恒久之事,要想达到大人的水平,成就大人的德行和功业,就必须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恒心和毅力,否则是门都摸不到的。孔子这样的圣人,对于为学之事况且“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更何况我们这些资质远远比不上孔圣人的普通人呢?

学习儒学、传承儒学、弘扬儒学,最重要的是研读经典,深入经典中去领会义理。相反,不去用心读经,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以西解中,派生出的形形色色的儒学,均是无用之虚文,于儒学传承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

《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学》是“道”层面的学问。相对来说,《小学》是“形而下”的学问,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小学》的学习内容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所学的内容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想要真正掌握大学之道,唯有通过“下学”才能实现“上达”,“下学”即笃实做“戒慎恐惧,博文约礼”的实修功夫。

有的人以为把儒家典籍背的滚瓜烂熟,无论提到什么,都能信手拈来,这样就算是得道境界了,殊不知这个学法,最终只能培养出一个百无一用的两脚书橱,对个人和社会毫无意义。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小学》上,在某个术业方面有所成就,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大学》要做具体的心性实修功夫。身体的主宰是心,心把握住了,人的所有行止语默视听言动也就完全可控了;心能始终保持在合乎天理的范畴内,身所发出的所有行为就必然能合乎道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心的功夫,属于明德的范畴;修身是心主宰身体使用身体的范畴,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己之明德道济天下的范畴。如果只是注重修心的功夫,却忽视学以致用的具体实践,最终必然会流入虚空寂灭,对个人和社会同样毫无意义。后世说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指的就是这类人。

所以,孔门之学一般轻易不说“性”和“天道”这类话,贯穿儒学始终的只是“学”或“好学”,为学的最高境界是“止于至善”。儒家学问是非常务实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之“学”指大人之事也必须从“好学”中来,没有笃实真切的“下学”功夫,想到达“上达”境界无异于痴人说梦。

老刘讲《大学》——前言

怎么理解大学之道?

老刘讲《大学》——前言

《礼记 学记》对大学之道有明确的阐述,原文是:“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西周时期,地方行政组织分为乡和遂两类,有点类似于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分类方式。郊内为乡,郊外为遂。郊内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郊外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我们的文化是非常重视教育的。郊内二十五家为一闾,住在一个巷子里,在日常出入的巷口有个大门,大门旁边的正房称为“塾”,闾内民众朝夕从大门出入,在塾中受教。按照《白虎通》的记载,一般从闾中推举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塾中的教师,为首的称为右师,其次称为左师,平常教授闾中子弟的道艺、孝悌、仁义等。郊内五百家为一党,“党”中立学称为“庠[xiáng]”,“庠”的教学对象是从“闾”中升学上来的子弟。

郊外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一“遂”,“遂”中立学称为“序”,教学对象为遂中子弟等;国家设立太学,天子设立的称为辟雍,诸侯设立的称为泮宫,教学对象是世子及群后之子,及乡遂中俊选所升之士等。

参加学习的学生按照学龄进行学业考核,一般是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七年期。进入太学的学生,考核学业的事情由国家实施;没有进入太学的学生,由乡里或者遂里的大夫按照学习时长定期考核学业。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德行道艺水平等。

对于一年期的学生,主要考核“离经辨志”。“离”指断句,“离经”即对儒家经书能大概读懂,知道如何断句;“辨”指明察,“辨志”即明察自己的志意和确立自己的立志方向等。对一年期学生考核的内容,是对圣人之道的大体了解和知识体系的深入程度等。

对于三年期的学生,主要考核“敬业乐群”。志向的实现需要具体的载体,志业即志向的具体载体,既包括学业,也包括事业等。对自己的志业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亲近,才算是“敬业”。这个地方注意,如果对自己的志业只有敬畏感而没有亲近感的话,“敬业”这件事情是很难长久的。“群”指与人相处之事,儒家用世不能离群索居,必须要具备融入人群和社会的能力,应对人情变化和处理具体事情都需要和人打交道,能和身边的朋友相处融洽是最基本的用世要求;“乐群”指与周边人的相处能和谐融洽且彼此受益,大家也发自内心的愿意与自己交往。《论语》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指的就是“乐群”这件事。对于三年期学生考核的内容,是对自己志业的确立程度,以及在用世方面的基本运用等。

对于五年期的学生,主要考核“博习亲师”。“习”字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博习”指广博的学习并反复实践,使之精进;“亲师”即亲爱其师,事师能有发自内心的亲敬,说明自己内心笃信所学,真正笃信己师所传之道。对于五年期学生考核的内容,是对所学圣人之道的掌握程度和笃信程度。

对于七年期的学生,主要考核“论学取友”。“论学”指对所学之道达到一定的高度,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对圣学“致广大”和“尽精微”两个方面都能有所成,能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和所领悟的内容,论说所学之是非得失等。“取友”即选择什么样的人为友,这点可以彰显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取向。《周易·系辞》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也正是《论语》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的道理所在。对于七年期学生考核的内容,是对圣人之道“致广大”和“尽精微”两个方面的成就水平,以及此时的择友标准等。七年期的考核通过,表示志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比后面的九年考成还有所不足,可以视为学有小成。

对于九年期学的学生,主要考核“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知类”指通达事情背后的义理,非常清楚“做不做,怎么做,以及是否合宜为原则”,“知类通达”指对义理事类完全通达明了。“强立”指能做到遇事有主见,应对世间事,能心中清明,临事不惑;“不反”指不疑道不疑师,不违师教之道,能做到“非礼勿履”。经过九年的学习精进,能达到这个程度,才算是到达大成之境。

君子到达大成之境,才具备化民成俗的能力,身边人自然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因为听闻自己而心安,这就是“修己以安百姓”的厚德致远。

主要参考书目: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宋)朱熹 :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

(明)王守仁:《大学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王守仁:《传习录》,广陵书社,2010年。

大学之道对人的要求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正本清源,吾辈本分!

微信公众号:刘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