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文化

文化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北船余音更新时间:文化 224 次
2009年,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全民避瘟驱邪、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节日。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民风民俗”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共的知识对您有所帮助,供大家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2009年,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全民避瘟驱邪、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节日,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说几个端午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悬钟馗像

端午节是驱邪辟毒的节日。挂钟馗像也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家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不仅是中国传统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他还是一位驱疫大神。端午悬挂钟馗像是相沿已久的民风习俗。

《清嘉录》里记载:“五月,堂中挂钟馗画像一月,以祛邪魅。”因为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瘟疫,端午挂钟馗一方面可以辟邪,另一方面是避瘟。明代万历、崇祯至清代康熙年间气候异常,导致疠疫流行,家家户户悬挂钟馗像,希望借助钟馗像达到驱疫的功效。

3、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4、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

5、喝雄黄酒

最早知道这个习俗,还是因为三十年前的《新白娘子传奇》。端午节这天,白素贞误喝了许仙准备的雄黄酒,直接现出了原形,那时候就明白了,雄黄酒是蛇的克星。

没错,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容易滋生蚊虫,蛇也经常出没,对人的危害很大。而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可以当作解毒剂、杀虫剂。所以农历五月初时,人们就把雄黄磨成粉,倒入白酒或黄酒中泡制,就成了雄黄酒。把雄黄酒撒在门窗、角落里,或直接涂抹在身上,就可以驱赶蛇虫鼠蚁,保家人平安。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

端午节节礼规矩

端午节节礼规矩有五不要,如下:

一、不要说节日快乐。

端午节是驱逐“五毒”和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日子,端午节按照传统说法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阳光最充足的日子,因此也是毒物和病菌开始活跃的日子,人们这天插艾蒿、菖蒲,制作桃木剑和配五彩绳,以及香囊等,都是为了驱邪避灾。

端午节是不适合说“节日快乐”的,如果去别人家登门拜访送礼,来上一句“端午快乐”是特别煞风景的事,这天应该说“端午安康”。

二、不要在正午时分去看人家。

端午节的正午时分按照传统说法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间点很多家有小孩的要“躲午”,也就是躲避“最毒”太阳的意思。

端午节去登门拜访别人,给别人送礼正午时分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因此切记要避开这个时间节点。

三、不要送给别人衣服鞋帽。

今年的端午节离六一儿童节很近,很多人探望亲友时喜欢给孩子买上点衣服鞋帽,但是端午节送给别人衣服鞋帽是不太合适的。

端午节是驱除“五毒”的节日,“五毒”大多都是要蜕皮生长的,显然这天送人衣服鞋帽不太合适,而且端午节还是辟邪的日子,送人鞋子跟“邪”谐音,这也是不太合适的。

四、不要送水产品和海鲜。

端午节的礼物基本以粽子、水果、禽蛋类为主,长辈可以送点酒水,但是海鲜和水产品就不要送了。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吃粽子时大多会搭配甜食,这个时候再吃海鲜不太合适,而且端午节天气炎热,海鲜和水产品容易腐坏变得不新鲜,送这样的礼物可能花了大钱却得不到对方的认可和喜欢。

五、给人送礼不要送单数。

端午节的主要礼物就是粽子和禽蛋类,尤其是自己家里亲手包制的粽子,这份情谊要比外面买的礼物还贵重。

送粽子和禽蛋类时,记得要查好数,不要出现单数,一般粽子以8个或10个为好,禽蛋类也以双数为准。

端午节给人送礼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主要送的就是一份心意。

端午节的现代意义

端午节的现代意义包括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旅游经济等。

1、传承中华文化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社会中,端午节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促进民族团结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在中国大陆广泛庆祝,也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社群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在这个节日里,中华民族各个地区、不同民族、各行各业的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庆祝和参与活动来加强联系,促进民族团结和一体化发展。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端午节与屈原的爱国主义故事紧密相连,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端午节可以通过展示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4、推动旅游经济

端午节假期通常是中国的长假之一,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黄金期。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和特色食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5、弘扬民间艺术与体育精神

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伴随着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端午节可以作为展示和弘扬民间艺术与体育精神的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6、促进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

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让人们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往往导致人们对家庭的关心和交流减少,而端午节则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刻,促使人们重视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

总之,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意义,包括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旅游经济、弘扬民间艺术与体育精神以及促进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等。这些意义使得端午节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为人们提供了展示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丰富了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传统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风俗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主要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跳钟馗、祭龙、、打午时水、沐兰汤、浸龙舟水、吃龙舟饭等。

在众多习俗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源都与屈原有关,在屈原投江后,人们便纷纷划船追赶想要将屈原尸体打捞起

来,但是并没有打捞上来,于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慢慢发展,就成为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大习俗。

总结:端午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拜神祭祖:祭祖,传统习俗,全称是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汉族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行。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跳钟馗:跳钟馗,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民俗表演活动,现在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跳钟馗”,以古徽州歙县地区最为突出,又称“嬉钟馗”。盛行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歙县跳钟馗多在端午节演出,寓意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跳钟馗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刚正不阿、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祭龙:因地域等原因,各地举行日期不尽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举行。祭龙分大祭和小祭,小祭即杀猪宰鸡,大祭则宰牛,祭礼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被称为“龙头”的老人主持,祭坛设在“龙树下”。各家各户自己置办齐猪、鸡、鸭等祭物,由家中男性前往献祭。祭时停产三日,祭后的第一个午日,各户派一个男性自带酒肉去“龙头”家聚餐,以示谢意。

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数在二月、八月,这很不恰当。只是二月草已发芽,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药的人容易辨认草药罢了,对药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时间。大致说,用根的草药,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没有茎叶时采摘。

挂艾草: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辟邪驱瘴。

打午时水:所谓“打午时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左右到井里打水。在古人心中,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的,小孩用“午时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带来健康身体,成年人用这样的水洗澡会走好运。在台湾家家户户有打“午时水”的风俗。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沐兰汤:沐兰汤,即端午日洗的草药水,此俗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这习俗在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有记载,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拜神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行。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浸龙舟水:浸龙舟水,因为龙舟寓意吉祥,同时平日摆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龙舟滑过的水村民们都认为是“大吉水”,于是另一个习俗应运而生—浸龙舟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有冷空气南下,在江南和广东,冷暖空气交汇,往往会出现大而集中的降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端午节,民间又称之为“龙舟节”,因而就把此期间这些较大的降水过程统称为“龙舟水”。

吃龙舟饭:龙舟饭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当地农民的大聚餐,是传统的社日宴饮的继续。宴会开支的款项来源,主要是村内工厂、店铺、专业户、个体户和普通村民的捐赠,港澳同胞、华侨的赞助,其次是龙船部件的竞投所得。龙舟饭它是用糯米加上腊肉丁、虾米、墨鱼丁,香菇粒做成,特别顶饱。听介绍说最早主要是给划龙舟的人吃的,让他们吃了划船特别有力气。后来慢慢所有的来宾、观众等也一起吃,最后演变成热热闹闹的一种龙舟前仪式,寄寓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祈盼,该习俗还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