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生辰八字算命网],算命大师人工一对一精准测算。本站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测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历史

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变法

木烑华更新时间:历史 835 次
中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变法,这些变法的实质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变法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变法者很多都没有好的下场。历次变法都会触动保守派的既得利益,这是历史上很多次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变法,这些变法多半以失败而告终,变法的发起者往往没有好下场。比较知名的变法有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这三次变法。

历史上的历次变法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改革,这些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改革派必然会触动守旧派的利益,一旦改革派背后的强力支持者去世或是垮台,改革者必将面临守旧派的疯狂报复。以下我们谈一谈历史上的这三次影响最大的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在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进行变法。

改革内容如下:

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秦国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第二、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体现阶级性)以强化统治。

第三、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第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第五、建立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免,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统一度量衡。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

第七、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最终吞并六国。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保守派贵族攻击,最终被车裂而死。但商鞅的变法在秦国得以持续下去,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吕氏春秋》里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保守派未必认为不应该变法,只是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对错是以对他们既得利益是有利还是有损来衡量的。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变法。王安石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一、理财(经济富国)措施

(1)青苗法。既增加政府收入,又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2)募役法。也叫免役法。既增加政府收入,又保障农民生产时间,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因此遭到强烈反对。

(3)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很多水利工程,将许多荒地辟成良田。

(4)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打击商人操纵市场的行为。

(5)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6)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整顿军队(军事强兵)措施

(1)保甲法(体现阶级性)减少政府开支,增强军事力量,维护地方治安,镇压人民反抗。

(2)保马法。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3)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3.培育人才和改革科举的措施

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不考士子对经文的死记硬背。而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经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考时、务、策三道,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学校教育方面,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任官。新法还设立了律学和医学,健全了武学,培养能适应改革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死后就被废止。王安石幸运的,在变法失败后只是罢相,没有遭到政治清算,这在历代变法者中是比较罕见的。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古代的金融变革,增强国家对金融的掌控,通过政府放贷,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个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很多做法超越了那个封建时代,在那个官宦文化掌控国家的环境下注定会失败。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1898年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晚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政治方面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经济建设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戊戌变法是效仿西方的改良运动,也是一次救亡图存的尝试。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同时改良派的实力无法撼动保守派的根基,改革的脚步过于激进。同是十九世纪的邻国日本,明治维新就获得了成功。这极大地刺激中国的改良派,同是君主制国家,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不受列强欺负的国家。戊戌变法其实是效仿邻国日本的明治维新;甲午战败后,这种呼声越来越高涨。甲午中日战争十年后,日俄战争爆发,结果是让世界发现,亚洲国家第一次击败欧洲列强;这也是君主立宪国家击败沙皇专制国家。    

慈禧太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的,如果真是这样,一个傀儡皇帝是无法实行维新变法的。只是维新派的做法比较激进,康有为为首的维新人士,并没有真正吸收西方的先进经验,更没有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一味冒进。这个“康圣人”更像是在政治赌博,完全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最终,变法严重损害了保守派的利益,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一反击,戊戌六君子被杀,戊戌变法便宣告失败。值得注意的是,清政府变法的脚步并没有因为戊戌变法失败而停止。

1900年12月,慈禧以光绪名义发布《变法诏书》

1901年7月,清廷明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905年9月,清朝废止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在各地设立新式学堂。

1906年9月,慈禧发布立宪诏书

1907年8月,宣布筹备在中央设资政院,各省设谘议局。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军事上,清廷编练新军,采用西式操典,聘用外国军官充任教习,大量采购欧洲的先进武器。这些变革,说明在清王朝最后的时期,以慈禧为首的清廷还是赞同变革的,只是不容许维新派撼动他们的权利。